“瞎!小姑娘家家的懂什么。”
说到亲事,张娟不那么好说话了,非但不看一眼郑爱国,还扭头瞪了张翠花。
张翠花本来就勉强忍着她带回来的公厕味,结果又被一道臭风攻击了。不得不偏了下头。
可这一偏头,让张娟误会了,以为她害羞。
就知道这丫头稀罕俊的。
瞅了瞅郑爱国浓眉大眼的长相,张娟心里恨铁不成钢。
嘴里直接说出关键问题,“俺们翠花可是黄花大姑娘,可这嫁过去就得当后妈,先说这事怎么办吧。”
张娟一说完,姜韵宜立马表示态度。
“翠花嫁过来,俺就让她当家,家里的钱也让她管着。俺们给一百块彩礼,绝不委屈了翠花。”
这话一出把李媒婆和张娟吓了一跳。
要知道刚闹了饥荒,谁家都不富裕,现在普遍不给彩礼。就算给,三两块就不错了,给五块都能娶个盘靓条顺的大姑娘。
这一百,请祖宗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别的似乎都是小节了。
正好窗口大师傅吆喝3号拿菜,话题就此打住。姜韵宜赶紧招呼郑爱国带着郑森林去端菜。
三斤饺子,俩肉菜一放,张娟算是看明白老郑家的诚意,一张黑胖的脸笑的牙不见眼。
可总归那边带了一个。所以吃饭的时候,张娟偷摸和张翠花咬耳朵,“你可想好了,后娘可不是好当的。”
后娘不好当,亲娘好当啊。
张翠花给了张娟一个眼神,不知道她意会成什么。之后非但不冷着郑爱国,反而一个劲给他和郑森林夹菜。
“爱国多吃,森林也是,正是长个呢,得吃饱。”
吃完饭,婚事算是说定了。
临散场,无论李媒婆怎么劝,张娟就是不让张翠花接猪肉大饺子。
护鸡仔似的把侄女护在身后,张娟摆着手让她们赶紧装好,“别客气了,再客气万一把饺子撒了。快带回去给森林吃。”
张娟在县城的机械厂工作,是光荣的四级钳工。
邻居是国营商店的卖布的,她拉着张翠花往家走,向姜韵宜一行人的说辞就是,“俺给侄女扯了几尺布,回家看看喜欢不。”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走过左一个炉灶右一堆锅碗瓢盆、挤得不行的楼道,张娟拿钥匙开门,对张翠花说:“你表姐有几身穿不下的衣服,你去看看能穿得下不。”
这年代,能给件看出模样的旧衣服都得是很亲的关系。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娃子穿着穿着,补丁开线,遮不住腚了,捂着屁股回家都是常有的事。
等把门关好,转身看到张翠花还在客厅杵着,张娟一下就笑开了。
“哎呦喂,有阵子不来大姑家了,还害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