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今日神色有异,可是有何事发生?朕观尔等,似心有戚戚焉?”
几人对视一眼,房玄龄深吸一口气,躬身奏道:
“陛下明察秋毫。臣等失态,实因今日长安城内,忽有五首诗词传抄!”
“其内容……其意境……实乃臣等生平罕见,读之令人心绪难平。”
“哦?诗词?”
李世民起了兴趣。
能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等人物都心绪难平的诗词,想必绝非等闲。
“是何等诗词,竟有如此魔力?与朕一观!”
“臣已将抄录版本带来。”房玄龄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抽出五张折叠整齐的薛涛笺。
随即双手捧着,由内侍接过,转呈至御案之上。
李世民带着几分好奇与审视,展开第一张纸:《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二目光扫过,微微颔首:“词句清丽,婉约情深,确是佳作。”
但并未有太大触动。
接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当读到“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及至最后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
李世民沉默片刻,方才缓缓放下,评价道:
“亡国之音哀以思,此词……可谓极致!”
当他展开第三张纸,目光落在《春望》上。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李世民呼吸停滞了一瞬,身体微微前倾,表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这短短四十个字,他看到了隋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景象。
看到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也想起了自己当年征战四方时,对家中亲人的挂念与担忧。
这诗中蕴含的沉痛,是如此真实,如此深刻!
让李世民这位马背上得天下,自诩见惯生死的帝王,也感到一阵心悸。
他久久没有动作,没有言语,反复咀嚼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几个字,不由得怅然一叹。
良久,李世民才用有些沙哑的声音吐出两个字:
“好诗!”
第四首《悼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音,让李世民神色黯然,想起了早逝的母亲、姐姐平阳公主,心中唏嘘不已。
最后,李二拿起了第五张纸——《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犹如画卷般的惨烈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让李世民身躯猛地一震。
这首诗,不仅仅是感慨悲悯,更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李二的心窝。
那血淋淋的描绘,那大胆的指斥,无一不在拷问着他的武功,他的国策!
李世民仿佛能听到,无数阵亡将士的哀嚎。
能看到无数破碎家庭的眼泪在诗中奔涌!
“……”
李世民猛地闭上眼睛,将那首诗笺紧紧攥在手中,胸口剧烈起伏。
这五首诗,尤其是《春望》和《兵车行》!
一首让他重温了创业之艰与民生之多艰,一首则让他直面了战争的无情,与帝王决策背后的沉重代价。
殿内寂静无声,阳光依旧静谧,香炉依旧袅袅。
但甘露殿内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般。
过了不知多久,李世民才缓缓睁开眼,眼中已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冷静。
他将五张诗笺轻轻放在御案上,目光扫过房玄龄等人,声音低沉:
“彭城李煜……诸公可知此人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