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的目光,也都盯着李恪,想听听这位蜀王殿下能说出什么话来。
李恪却是丝毫不慌,深吸一口气,抱拳道:
“儿臣以为,其第一大弊在于……治理体系太过松散,根基虚浮!”
“松散?虚浮?”
李世民眉头紧蹙:“羁縻之策,古已有之,汉时亦用,何以见得松散虚浮?”
“父皇明鉴!”
李恪道:“此策核心,在于以夷制夷,太过依赖突厥各部首领的……忠诚。”
“这就要求我大唐必须始终保持强盛,中央必须始终保持绝对的威慑力,以及足够的利益输送!”
“一旦……”
李恪说到这里,语气陡然变得沉重:
“一旦中央权威衰弱,国力不振,或者……后世之君若有平庸怯懦,威望不足之辈,难以震慑四方!”
“届时!”
“那些手握实权,统辖旧部的突厥首领,其忠诚还能剩下几分?”
“他们是继续尊奉长安号令,还是割据自立,甚至反过来寇掠边关?”
“此非儿臣危言耸听,汉末州牧割据,晋室南渡后五胡乱华,犹在眼前!”
李恪一抱拳,郑重说道:“父皇明鉴,羁縻之策,看似省心省力!”
“实则是将国家安危,系于外族首领,个人的忠诚与道德之上!”
“此乃第一大弊!”
轰!
李恪这番话,太过直白,也太过尖锐!
直接把“陛下百年之后可能会出事”,这种大家心照不宣,却绝口不提的话,一下子捅到了明面上。
当即就有保守的老臣跳了出来,指着李恪颤声道:
“蜀王殿下!慎言!此乃妄测圣躬,非人臣所宜言!后世之君岂容……”
“让他说下去!”
李世民猛地一挥手,打断了那位老臣。
李二的脸色变幻不定,有震惊,有恼怒。
但更多的……
是一种被戳中内心深处隐秘担忧的凛然。
李世民死死盯着李恪:“那第二弊呢?”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满朝文武!显圣值+500!】
500显圣值!
啧!
当着李世民和满朝文武面前显圣,果然是赚取显圣值,最快捷的方式。
赞一个!
李恪心里暗喜:“其二,内迁分化之策,恐引狼入室,滋生内患!”
“父皇!”
李恪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拜道:
“将数十万突厥降众内迁至河南、陇右等腹地肥沃之处,看似分化瓦解,便于监控,实则后患无穷!”
“突厥人世代游牧,不习耕种,其风俗习惯,与我汉民截然不同。”
“骤然将其安置于汉人腹地,语言不通,习俗不同,争夺水土资源之事,必将层出不穷!”
“地方官吏的处置,若是稍有不公,极易引发大规模械斗,乃至民变!”
“此其一!”
“其二,数十万人聚族而居,未必真心归附!”
“若遇天灾人祸,或有心怀叵测之人煽动,顷刻之间便可聚众作乱!”
“他们在内地作乱,远比在塞外更加可怕!”
“届时烽烟起于腹心,恐……动摇国本!”
“这无异于将猛虎豺狼,圈养于卧榻之侧!”
“看似掌控,实则将一把利刃悬于自家头顶!”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