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长孙无忌、魏征、程咬金等人都是精通政务,见过世面的人。
庄稼长势好坏,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到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土豆苗,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好!好!果然不愧是祥瑞!此等长势,看着就喜人!”李世民抚掌大笑,脸上满是欣慰和期待。
程咬金啧啧称奇:“这苗子长得真敦实!比俺家庄子上的粟苗壮实多了!”
就连一向严谨的魏征,也忍不住蹲下身,仔细查看土豆苗的根部和叶片,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
贞观年间,关中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粟,有些地方还种植黍。
粟,也叫小米;黍,叫糜子,也叫黄米。
这三种作物的幼苗,都远没有土豆粗壮。
长孙无忌捋着下颌胡须,目光落在李恪身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这……土豆的长势确实喜人,绿油油一片,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不过!”
“请恕老臣直言,观苗相只是一方面,最终还是要看产量的多寡。”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话锋微微一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意味:
“秦王殿下先前所言,此物亩产最低可达十石,最高可达四五十石!”
“这个数目,委实有些……骇人听闻。”
“老臣并非不信秦王殿下,只是兹事体大,不得不慎之又慎啊!万一……”
“呵呵,老臣是说万一,产量若有不及,恐惹非议,有损殿下清誉。”
这番话说得可谓是滴水不漏,表面上是在关心李恪和朝廷的声誉。
实则是泼冷水,也好等将来若是产量不理想,便可借此发难的伏笔。
果然。
他此言一出,一旁的魏征、尉迟恭,甚至连程咬金,都点头表示认同。
不是他们不相信李恪,而是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天方夜谭,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极限。
毕竟大唐现在的粟麦,亩产也就一两石。
四五十石?
太夸张了!
就连李世民,虽未说话,眼中也掠过一丝凝重。
现场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李恪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冷笑,老狐狸,就知道你会泼冷水。
想提前铺垫,到时候好抓老子的把柄?
门都没有!
面对长孙无忌这绵里藏针的质疑,李恪丝毫不慌,反而自信一笑。
“长孙司空的担忧,不无道理,毕竟空口无凭!”
说到这里,李恪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玩味:
“既然司空大人对此心存疑虑,不如……我们便以此打个赌如何?”
“正好请父皇和诸位叔伯做个见证,算是给今日田间一行,添一点彩头?”
“哦?”
长孙无忌眉毛一掀:“秦王殿下倒是好兴致!却不知殿下想赌什么?”
李世民、魏征、程咬金、尉迟恭、李孝恭几人见状,也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恪。
都想看看这位近来屡屡出人意料的秦王,今天又想玩什么新花样。
李恪伸出脚,轻轻点了点脚下的黑土地:“就赌这土豆的产量如何?”
“恪始终坚信,这土豆的产量,少则十石一亩,多则四十五石一亩!”
李恪看向长孙无忌:“若土豆亩产,达到恪说的标准,便算恪赢;若最终达不到,便算恪输!”
“司空大人,您觉得这个赌约,可还公平?”
长孙无忌眼睛微眯,少则十石,多则四五十石,这完全就是天文数字!
他根本不信世上真有能亩产这么高的粮食。
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恪简直是在自掘坟墓!
“公平!甚是公平!”
长孙无忌抚掌一笑:“既然秦王殿下有如此雅兴,那老臣便舍命陪君子,与殿下赌这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