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便到了腊月十六,正是娶亲之日。
秦王府内外披红挂彩,张贴着许多“囍”字,悬挂着诸多精致的红灯笼。
前来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车马塞满道路。
王公贵族、文武重臣,乃至各地赶来的封疆大吏代表,皆携重礼而至。
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随着吉时将至。
新郎官李恪,身着玄端礼服,头戴远游冠,身披大红金线绣蟒喜袍。
骑着通体雪白的宝马,在一众身着吉服的宗室子弟簇拥下,行出王府。
这支迎亲队伍规模极其庞大,堪称国礼级别。
前方是高举【秦王】、【迎亲】字样的牌匾,和各式吉祥物事的仪仗队,其后是手持“烛笼”的侍从。
整条队伍被映照得,就像白昼行进的彩龙。
庞大的乐队吹奏着庄重而欢快的《鹿鸣》、《关雎》等古乐,声震云霄。
身着明光铠的王府卫士手持戟槊,护卫两侧。
宦官、宫女手持团扇、香炉等物,步履轻盈。
整个队伍旌旗招展,仪仗森严,秩序井然,却又充满了喜庆的磅礴气势。
道路两旁,围满了长安百姓,人们翘首以盼,争相一睹秦王殿下的风采。
欢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孩童在人群中嬉笑穿梭,更添热闹。
迎亲队伍所过之处,欢声雷动,将冬日长安的寒意,驱散得一干二净。
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位于崇仁坊的宋国公府。
此刻的宋国公府,同样红妆素裹,喜庆非凡。
高大的府门洞开,门楣上悬挂着硕大的红色绸花,两侧贴着喜庆楹联。
府墙内外,处处张灯结彩,连门前的石狮脖子上,都系上了喜庆红绸。
府内更是人头攒动,喧声盈天,喜庆洋洋。
宋国公萧瑀身为当朝宰相,又是帝室姻亲。
今日嫁孙女,前来道贺的宾客不比秦王府少。
满朝朱紫,世家名流,几乎齐聚于此。
宾客们相互寒暄,低声笑谈,好不热闹。
李恪在众多宦官、宫女的簇拥下,满面春风,踏入张灯结彩的宋国公府。
然而。
刚进门没几步,就被一群笑靥如花的年轻郎君,和俏丽侍女拦住去路。
为首的是萧家的几位年轻子侄,他们虽面带恭敬,却将路堵了个严实。
周围的宾客们,也纷纷含笑围拢过来。
李恪见状,也不恼,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这不是刁难!
而是婚仪中不可或缺的“催妆”古礼。
催妆!
一来增添喜庆热闹的气氛,二来,也象征着娘家人对即将出嫁的女儿,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此刻,正需要新郎官展现才情与诚意,以“文”叩开迎亲之门。
可比后世那些临时冒出来的“下车礼”,或者临时加彩礼,讲究多了。
果然。
一位胆大的萧家子侄上前一步,笑嘻嘻躬身道:
“秦王殿下素来文采斐然,诗惊朝野,有‘文曲星下凡’之誉。”
“今日殿下亲迎我萧氏淑女,不知可否有幸,聆听殿下即兴佳作?”
“也好让我等传为美谈,不负这良辰吉日?”
这话说得漂亮,既捧了李恪,又将了一军,引得周围众人纷纷叫好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