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牵牛织女星。”
四句诗,二十八个字。
字字清丽,句句如画。
随着诗句一字字吐出,原本有些许喧嚣的凝香苑,陷入了一种静谧之中。
没有立刻的喝彩,也没有嘈杂的议论。
所有的宾客,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勋贵富商,都细细咀嚼着这首诗。
他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勾勒出一幅画:
深秋之夜,烛光映照着华美冰冷的画屏。
一个孤独的宫女,执着轻罗小扇,无聊地扑打着飞舞的流萤。
皇宫的石阶浸在如水凉夜之中,她孤身一人,静静看着牵牛星与织女星。
这画面太美,美得凄清;这意境太静,静得令人心头发冷。
众人咀嚼着短短的二十八字,越品味,越心惊!越回味,越震撼!
这哪是七夕之作?
分明是一首深沉蕴藉,怨而不怒的宫怨诗巅峰之作!
良久。
死寂般的静谧,被一声惊叹打破,仿佛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绝了!真乃绝了!此诗非为牛女作也,实乃为深宫怨女作也!”
“牵牛织女,虽一年一会,终有期可待!而诗中这秦宫人,望幸不至,至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乎?!”
“‘卧看牵牛织女星’,隐然说一生不蒙幸,愿如牛女一夕之会,亦不可得!此怨何其深也!”
“然通篇却无一句直诉怨愤,真真是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旨!真风人之诗也!”
“先生高见!”
“词面浓丽,银烛、画屏、轻罗小扇,何等华美!然其意却凄婉入骨!”
“冷、凉、卧看,字字皆含无限幽寂!高明!实在是高明!李白神人也!”
“实在是妙哉!诗之断句极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何需明言?”
‘卧看’二字,便已道尽万千孤寂与无奈,一切尽在不言中矣!”
“正是此理!诗中不着一怨字,不言一孤字,然言外含情无限!这孤寂,这哀怨,这无望的期盼,皆由读者自行体悟,余韵无穷!此乃最高境界!”
“此诗分明是层层布景,勾勒出一幅绝佳的着色人物画!神乎其技!”
凝香苑彻底沸腾了!
所有的失望!
所有的质疑!
在这一刻被这首《秋夕》冲击得粉碎!
取而代之的是极致的震撼,狂热的推崇,发自内心的惊叹与欣赏。
这首诗,其艺术造诣、其情感深度、其含蓄蕴藉的风格,再次颠覆了他们对“七夕”题材的认知!
与长孙涣那首工整雅致的《七夕辞》相比,高下立判,简直是云泥之别。
长孙涣脸色难看,得意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咬牙切齿,心里暗暗恼火。
珠帘之后,苏妙卿豁然站起,咀嚼着字字含怨的诗句,娇躯微颤。
“银烛秋光冷画屏……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词!这意境!再次击中了苏妙卿的心扉。
短暂的沸腾过后,所有宾客的目光,反而变得更加灼热,饱含期待。
第一首《秋夕》已是如此惊艳,将宫怨之情写到极致,如寒潭深水,冷彻心扉!
那第二首呢?!
被李白公子放在后面压轴的第二首,又会是何等石破天惊的绝世篇章?!
“快!快读第二首!”
有性急的宾客再也按捺不住,扯着嗓子激动地催促道,嗓子都破音了。
“对!快读!吾等已迫不及待矣!”
“巧云姑娘,莫要再吊人胃口了!”
台下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穹顶都要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