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54章 港岛之约(第1页)

第154章 港岛之约(第1页)

深圳招待所的窗台上,晨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摊开的地图上。

沈秀兰的指尖沿着罗湖口岸的边界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香港新界北区。

她从随身携带的牛皮纸文件袋里取出一张浅蓝色的通行证,这是昨天通过深圳办事处加急办理的。

“秀竹,今天你继续考察面料市场。”沈秀兰将通行证小心收进手提包内侧口袋,“我要去趟香港。”

沈秀竹正在整理样品册,闻言抬起头:“去找叶晖?”

“嗯。”沈秀兰取出通讯录,找到叶昭前天给她的电话号码,“你大哥说他在尖沙咀的写字楼上班,正好请教些地产方面的事。”

电话接通后,听筒里传来粤语问候声。沈秀兰用普通话说明来意,电话那头的语气立刻热情起来。

“大嫂?我是叶晖!大哥昨晚来过电话了。”年轻人的声音透着干练,“您什么时候过关?我来接您。”

两个小时后,沈秀兰站在罗湖口岸的验证大厅里。

她穿着深灰色西装套裙,头整齐地挽在脑后,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格外沉稳。

验证窗口的警官仔细比对通行证上的照片,钢印落下时出清脆的声响。

穿过长长的走廊,香港这边的海关人员示意她打开手提包。

沈秀兰坦然展示包里的物品。

这些都是她提前准备的。

叶晖在出口处等候多时。这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穿着合体的深蓝色西装,打着条纹领带,头梳得一丝不苟。

他接过沈秀兰的手提包,笑容爽朗:“大嫂和照片上一样精神。”

前往市区的巴士上,叶晖熟练地介绍着沿途景观。

沈秀兰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手指轻轻叩着膝盖。

这些建筑的规模和风格都与内地截然不同,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

“听说大嫂在bj做地产项目?”叶晖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沈秀兰拧开瓶盖,抿了一口水:“刚完成一个商业街项目,现在想往住宅方向展。”

叶晖的眼睛亮起来:“那您可来对地方了。香港别的不说,地产开绝对是亚洲前沿。”

中午他们在一家茶餐厅简单用餐。叶晖边吃菠萝包边翻看沈秀兰带来的项目资料,突然放下食物,用纸巾擦擦手:“大嫂,您这个开模式太保守了。”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计算器,快按动键盘:“您看,如果采用预售楼花的方式,资金周转度能提高三倍。香港这边都是拿到地就卖楼花,用买家的钱盖楼。”

沈秀兰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停顿了一下:“风险怎么控制?”

“银行按揭和律师楼托管。”叶晖在餐巾纸上画流程图,“关键是找对合作伙伴,晚上我约了几个做地产基金的朋友,都是对内地市场有兴趣的。”

傍晚时分,叶晖带沈秀兰来到太平山顶。夕阳西下,维多利亚港渐渐亮起璀璨灯火。

半山餐厅的露台上,海风轻轻吹动沈秀兰的梢。

“大哥在信里说您在做生意,没想到做得这么大。”

叶晖递过菜单,语气带着敬佩,“商业街、火锅连锁、服装品牌……您是怎么做到的?”

沈秀兰点了一份牛排,将菜单还给侍者:“一步步来罢了,最开始就一个四合院和一万块钱。”

晚餐时,叶晖详细讲解香港地产的运作模式。

他从土地拍卖讲到银行融资,从建筑设计讲到物业管理。

沈秀兰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专业术语。

“最重要的是资本运作。”叶晖切着羊排,刀叉用得娴熟,“香港地产商都玩杠杆,用别人的钱赚钱。大嫂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引荐几个靠谱的基金经理。”

沈秀兰放下钢笔,目光投向远处中环的摩天大楼:“他们为什么愿意投资内地?”

“香港市场饱和了呀。”叶晖擦擦嘴,“聪明人都知道下一个黄金机会在内地,特别是bj上海这种大城市,展空间太大了。”

晚餐后,叶晖真的约来了三位投资经理。为的陈先生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说话带着英伦口音。

另外两位较年轻,都是香港本地人。

沈秀兰从手提包里取出准备好的项目资料,一份份摊在咖啡桌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