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他们回来,身上带着大包小包的,村口的大娘当即喊人。顿时,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找着自家的男人问情况。
王勇回到家,他婆娘正哄着儿子睡觉。
家里没粮食,他们晚上吃的稀粥,清得能照出脸来。
儿子饿得睡不着,一个劲儿哭。
王勇赶忙把东西拿出来,让他媳妇去给儿子做点吃的,“你自个也吃,多煮点。”
王勇的媳妇李氏看着里面白花花的米,没觉着高兴,小声担忧道,“你们真去抢了?”
王勇将东西一样样摆出来,高兴道,“没,碰上个心善的大老爷,雇我们做工呢,这是今儿的工钱买的。”
他给拿了个面包出来,“尝尝这个,可好吃了,你保准喜欢。”
李氏舍不得吃,王勇就将面包掰开了,给喂过去。李氏微微红了脸,吃了口,顿觉香甜的气息溢满口腔。
王勇笑着道,“好吃吧?”
李氏忙点头。
他们的儿子一岁多,还不太会说话,平时吃的也都是稀的多,干巴的怕噎着了,不给吃的。
见爹娘不搭理自己,床上的小孩撑着墙站起来,就要往两人身边扑。
李氏见状赶紧拿了东西出去,“你看着点孩子,我去煮粥。”
王勇还给买了几个鸡蛋,给他儿子补身体。
他抱着儿子,走到灶房,跟李氏说起今儿的经历,“明天还得上工,我呆不久就得走了,你们娘儿两放心,往后我赚了钱定期给你们送吃的喝的回来,保准饿不着你们。”
不单是王勇家,有外出的男人带着东西回来的,家家户户都燃起了炊烟。
王家村一共35户人家,他们每家出个人,出去的一共32个。
都是壮劳力,一个村的,出了事谁也讨不了好,这算是将利益连接在一块了。
剩下的三户人家没有男人,不是寡妇带着孩子生活就是跟婆婆一块,大家伙凑了点钱,也给送了吃的过去。
所以说,这日子,只要豁得出去,总能过得下去的。
吃得饱了,大家伙都卖得下力气,几天下来,不仅灶台搭起来了,休息的草棚也起了,不至于幕天席地。
突然过起了好日子,一群大老爷们儿却不怎么安得下心。
姜白给的都是好东西,本以为能吃饱就不错了,谁知几乎顿顿有蛋有肉,单是一天的伙食费,都得二三十个铜板。
要是搁他们平时的粮价,少说四五十,比工钱都高了。
正巧这几天超市没有路过的客人,他们自觉派不上用场,见着姜白都不好意思抬头。
“大哥,我觉着这样下去不行。我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么白吃白喝着,我这心里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