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提什么听音经验,而是每天提交的手绘波形图上,悄悄地加入一些极细的竖线标记。
那些竖线,代表着他听到的“呼吸感”。
“此处有呼吸感,此处有脉搏跳动……”
他希望那些工程师们能够明白,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底也是有生命的。
两周后,奇迹生了。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程序员主动走到他面前,语气里带着一丝疑惑:“赵工,你画的这些‘心跳区间’,是不是某种节拍参照?”
赵工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
“就像老工人收工敲三下,不是为了通知,是为了让路睡得踏实。”他缓缓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沧桑。
当晚,智能水务系统的更新日志里悄然新增了一项:“引入环境脉动补偿模块”。
吴小雨最近有点烦。
学校组织春游,目的地竟然是她曾标记的“丙三段耦合点”——一座废弃水泵站改建的艺术园区。
更让她烦躁的是,导游竟然还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解:“……这里的地下音效设计由国外顶级团队完成,采用了最先进的声学技术……”
吴小雨听得直翻白眼。
什么国外顶级团队?什么最先进的声学技术?
明明就是她和放牛娃小伙伴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那些地下的管道和井盖,她早就摸得门儿清了!
她注意到,展厅地板的接缝走向,竟然与她之前在手册上看到的记载完全一致。
这根本不是什么“设计”,而是直接照搬了原来的结构!
午休的时候,她偷偷溜到展厅的一个角落,用铅笔盒轻轻敲击地面三下。
“咚、咚、咚!”
三分钟后,通风管道里传来几乎不可闻的回音震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小雨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
“他们以为请了设计师,其实是路自己长出了耳朵。”
周志明最近焦头烂额。
作为智能水务系统项目经理,他负责推进全市管网人工智能全覆盖。
这可是个大项目,关乎着整个城市的供水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最近,系统在调试阶段屡次遭遇“幽灵报警”——系统误判多处焊点松动,实地查验却一切正常。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是人工智能出故障了?
他调出了赵工过去一个月提交的所有手绘图,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他现,每次“误报”之前,赵工的报告中都出现了相同的波形特征。
一种类似于心跳的、微弱的脉动。
他感到一丝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