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这里聊天、下棋、唱歌、跳舞,铃铛的声音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老爷子走进活动中心,和老朋友们打了个招呼,一起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第四处铃铛,挂在曾经的纺织厂门口。
那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创意园区,铃铛的声音和着年轻人的欢声笑语,显得格外有活力。
老爷子站在园区门口,看着那些充满创意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未来。
而当他走到第五个铃铛处时,脚步慢了下来。
那里是菜市场的入口。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蔬菜、肉类的气味,还有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热闹非凡。
只是,挂在那里的铃铛,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它已经被油烟熏得黑,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铃铛的红绳也已经褪色,看起来有些破旧。
显然,没有人会记得擦拭它。
一位卖豆腐的老妇,正忙着招呼着客人。
她用一块破旧的布,搭在铃铛上面,用来遮挡雨水。
每天早上,她都会把布掀开,让铃铛透透气,晒晒太阳。
老爷子走到老妇面前,拄着拐杖,静静地看着她。
“大娘,忙着呢?”老爷子笑着问道。
老妇抬起头,看到是一位老者,也笑着回应道:“是啊,老头儿,你也是来买菜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我就是来看看这铃铛。”老爷子指了指被油烟熏黑的铃铛。
老妇愣了一下,有些疑惑地问道:“这铃铛?有什么好看的?”
老爷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这铃为啥挂这儿吗?”
老妇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知道,这铃铛挂在这里很久了,我也不知道是谁挂的。不过,听着这铃铛的声音,心里就觉得安心,像是有人替咱记着点儿啥。”
老爷子听了老妇的话,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把拐杖在地上轻轻点了三下。
“哒、哒、哒……”
三声清脆的敲击声,在喧闹的菜市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老爷子转过身,拄着拐杖,缓缓地离开了菜市场。
他的背影,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孤单,却又格外坚定。
与此同时,远在城市另一端的林小满,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决定关闭“活着的声景网络”数据库的对外接口。
这对于一个致力于声音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意味着,她将放弃一部分的商业利益,放弃一部分的曝光机会。
但是,她必须这样做。
因为她现,当声音被过度解读、过度利用时,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她不希望自己所珍视的声音,变成资本的工具,变成流量的玩物。
在注销对外接口前的最后一夜,林小满将所有采集到的规律性敲击声,按照时间轴排列,生成了一幅长达三米的纸质卷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