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吴小雨疑惑地看向校长。
校长无奈地叹了口气:“孩子们最近迷上了这个,总踩地板打节拍,老师们怎么劝都劝不住,说是说是能听到声音。”
吴小雨推门而入,眼前的景象让她愣住了。
十几个孩子围成一个圈,赤着脚,一下一下地踩踏着地板。
他们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聆听着什么美妙的音乐。
仔细听,那节奏,正是三击。
“咚、咚、咚”
一下一下,敲击在吴小雨的心上。
她蹲下身子,伸出手,轻轻地放在地板上。
震动,清晰地传入她的掌心,甚至能感受到那股力量穿透骨骼。
她猛然抬头,看向那些孩子,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
“这”吴小雨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课后,吴小雨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林小满。
林小满听完,沉默了片刻,说道:“别管他们,他们在听城市。”
吴小雨有些不解:“听城市?怎么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小满神秘地笑了笑:“有些声音,必须用身体听。”
两周后,吴小雨再次来到市聋哑学校,现学校正在进行改建。
校长告诉她,学校决定在舞蹈室铺设振动地板,让孩子们更好地“听”到世界。
新舞蹈室被命名为“丙三感知区”,而设计图纸的备注上,赫然引用了林小满的那句话:“有些声音,必须用身体听。”
与此同时,吴小雨也在协助设计新的地铁站无障碍通道。
盲文导向牌、语音提示这些都是标配。
但吴小雨觉得,还不够。
她突奇想,提议在关键节点的地砖下安装微型振子,每日整点释放低频脉冲。
这样,盲人就可以通过拐杖或者足底,感知到方向和位置。
方案一出,立刻遭到了否决。
理由很简单:“无先例。”
“没有先例,那就创造先例。”吴小雨倔脾气上来了。
她没有修改方案,而是找到施工方,让他们做了一个模拟测试。
测试场景是:紧急疏散。
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使用振动提示的盲人群体,撤离度竟然比传统方式快了!
最终,方案获批。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技术人员悄悄地多装了两个振动节点。
这两个节点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咚、咚、咚”的三击节奏。
于佳佳最近很烦恼。
她现,德云社附近的“功能性民俗节点”火了之后,被很多开商争相模仿。
各种浮夸的“打卡音响装置”拔地而起,游客们来来往往,拍个照就走,根本没有人真正去感受。
这完全背离了她的初衷!
“不行,不能让这股歪风邪气蔓延下去!”于佳佳暗自下定决心。
她联合周志明,推动了一项新规定:凡是申报此类项目的,必须提交六个月的居民行为监测数据。
也就是说,你要证明这个“节点”是真的能融入居民的生活,而不是一个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