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抢修!”吴小雨果断下令。
抢修班组迅行动起来,分成三组轮替作业。
“一组负责清理塌方土石,二组负责加固管道,三组负责安全警戒!”吴小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老张在一旁看着,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三组人马的轮替节奏,竟然非常默契,几乎不用指挥,就能自然形成间歇。
“哎?你们怎么知道该歇了?谁教你们的?”老张忍不住问道。
几个年轻人憨厚地笑了笑:“干着干着就明白了,感觉差不多就换班呗!”
吴小雨没有参与轮班,她蹲下身子,仔细检查着塌陷的地基。
她现,塌陷中心的一块预制板有些歪斜,角度大约是度。
“度?有点意思……”吴小雨若有所思。
她突然想起了丙三段那条“灵异”马路,那里的地砖倾角,似乎也是度。
“难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吴小雨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立刻下令:“这块预制板先不要动,保留原样!备注:此处应力释放口。”
晚上,周志明参加女儿幼儿园的家长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师正在展示孩子们画的“我家附近的生音”。
大多数孩子画的都是汽车喇叭、商场广播之类的嘈杂声音。
唯独周志明的女儿,画了一个井盖,旁边还画了三条弯弯曲曲的波浪线。
“这画的是什么呀?”周志明好奇地问道。
女儿奶声奶气地回答:“这是奶奶收摊时敲井盖的声音,我觉得井盖会回话。”
周志明愣住了。
他想起了老伴每天晚上都要去菜市场帮忙,也想起了李素芬每天收摊时,都会习惯性地敲击三下石阶。
“难道这声音,真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周志明心里充满了疑问。
回到家后,他立刻打开电脑,调取了全市的传感器热力图。
他惊讶地现,在全市的各个区域中,儿童活动区的三级响应密度,竟然明显高于商业区和工业区!
“这说明孩子们对这种节奏的感知,比成年人更加敏感!”周志明意识到,这或许是一种被忽视的城市文化密码。
他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新的提案。
他在提案里加了一句:“建议将节律感知纳入儿童公共空间设计导则,通过营造特定的声音环境,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周志明觉得,这或许能为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几天后,李素芬像往常一样,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卖豆腐。
她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哼着小曲儿,心情格外舒畅。
突然,一个顾客急匆匆地跑过来,撞了她一下。
“哎哟!”李素芬惊呼一声,手里的豆腐差点掉在地上。
“对不起,对不起!”顾客连忙道歉,然后匆匆离开了。
李素芬揉了揉被撞疼的胳膊,也没太在意,继续卖豆腐。
直到收摊的时候,她才猛然想起,今天好像忘记敲击石阶了!
“哎呀,真是老糊涂了!”李素芬懊恼地拍了拍脑袋。
当天晚上,李素芬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