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敲三下,不多不少,风雨无阻。
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些“智慧路灯”会明白他的意思。
整整坚持了七天。
第八天,奇迹生了。
当赵工像往常一样来到路灯下时,他现,路灯的光芒变得柔和起来,不再那么刺眼了。
而且,每到整点,路灯还会闪烁三下,仿佛在向他致敬。
赵工高兴坏了
第二天,巡检员在检查系统日志时,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盏路灯的ai系统,不知为何,竟然误判“存在规律性行人活动”,触了节能协议,自动调整了亮度。
王建国,公交公司调度员,一个低调的观察者。
最近,他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辆无人驾驶公交车,在经过青铜地雕时,总会不自觉地减,即使没有乘客上下车。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
他调取了行车记录,仔细分析了车辆的数据。
他现,当车辆接近那块偏斜的地砖时,悬挂系统会产生轻微的共振,触了安全算法,导致车辆自动减。
这原本是一个小小的bug,可能会影响运营效率。
但王建国并没有选择直接修复。
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乘客更舒适的机会。
他没有干预车辆的运行,反而在调度系统中,为该站点增设了一段“微振缓冲带”的代码。
这段代码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在车辆接近青铜地雕时,自动降低车内广播的音量,持续三秒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周后,乘客们开始议论纷纷。
“哎,你现没?咱们这车,经过那块地砖的时候,好像特别稳啊?”
“是啊,而且广播声音也变小了,感觉特别舒服。”
“这公交公司,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乘客们不知道的是,这所谓的“人性化”,其实源于一块偏斜的地砖,和一个调度员的巧思。
全线路车辆形成默契,经过此处时,车内广播音量自动降低三秒。
王建国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觉得,这就是工作的意义,用自己的方式,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路边,车窗缓缓摇下,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带着几分疑惑:“师傅,您这绕远了啊……”
出租车司机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遇到懂行的了。
他嘿嘿一笑,油嘴滑舌地说:“哎哟,这位爷,您是头回来咱们市吧?咱这儿的路,那是九曲十八弯,导航都得迷糊。我这可都是按计价器走的,童叟无欺!”
老爷子没搭理他,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扔到前排。
拉开车门,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向新开的商业街。
商业街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巨型led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广告,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
屏幕上斗大的几个字“科技引领未来”,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老爷子驻足片刻,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他缓缓弯下腰,在路边捡起半块碎瓦片,走到一处装饰着精美花纹的景观井盖前。
他用瓦片轻轻地磕了三下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