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基础任务已经完成,他决定尝试一些更复杂的东西。
——一个能自动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的程序。
代码在他指尖流畅地涌现,就像解数学题一样自然。
测试程序时,他偶然点开了浏览器历史记录,发现前一位使用者登录过一个名为“ory”的本地网页。
出于某种他自己也无法解释的好奇心,江辞点击了这个链接。
页面加载出来,顶部是一个简单的登录界面,背景是模糊的童年照片。
江辞眯起眼睛,隐约辨认出照片上是两个男孩的背影,一个高一点,一个矮一点,手拉手站在夕阳下的河边。
屏幕中央是一个密码输入框,下方有一行小字:“提示:我们相遇的日子。”
江辞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心跳突然加速。
他知道这个网站是谁做的,也知道密码应该是什么——722,那个被池觉称为“幸运数字”的日子。
但他犹豫了,不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面对那些被小心保存的记忆。
正当他准备关闭页面时,注意到查看源代码的选项。
这比直接登录更安全,就像通过监控先看一眼房间里的情况。
江辞右键点击,打开了网页源代码。
密密麻麻的代码中,有几行注释格外醒目:
每一个日期后面都跟着详细的描述,就像一本加密的日记。
江辞的视线模糊了,呼吸变得困难。
这些不是普通的记忆,而是池觉精心收集的、关于他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代码继续滚动,更多的注释出现:
江辞的胸口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那些他以为早已被遗忘的细节,那些他以为只有自己在意的数字,池觉全都记得,甚至更多。
“江辞?你还好吗?”张毅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江辞没有回答。
他的世界正在崩塌重建,所有的感官信息同时爆炸。
——日光灯的嗡嗡声,键盘的敲击声,香水味,空调风。
——太吵,太亮,太多!
他蜷缩起来,双手抱头,开始前后摇晃,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
“教授!江辞不对劲!”有人喊道。
教室里一片骚动。
江辞感到无数目光刺向他,像针扎在皮肤上。
他想逃离,但双腿不听使唤,想呼救,但声音卡在喉咙里。
这是五年来的第一次,他在公共场合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