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觉知道,这两块表花掉了江辞大半个月的工资。
饺子下锅时,池觉拉着江辞去客厅布置餐桌。
趁父母不在,他快速亲了一下江辞的面粉沾白的鼻尖:“想不想知道我爸妈会给我们多少压岁钱?”
江辞摇摇头:“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顿了顿,寻找合适的词汇,“团聚。”
这个词从他口中说出,带着特别的重量。
对曾经辗转多个福利院的江辞而言,“团聚”不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是需要珍惜的礼物。
年夜饭简单而丰盛。
除了饺子,还有池爸爸拿手的红烧鱼,池妈妈炖了一下午的老鸡汤,和江辞做的凉拌黄瓜——切得薄如纸片,整齐地码在盘子里,像一朵绽放的花。
“来,先干杯!”池爸爸举起酒杯,“祝我们全家新年快乐,健康平安!”
杯子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辞喝的是果汁,因为酒精会影响他的情绪稳定性。
这个小小的妥协,是池觉和他共同做出的决定。
——了解自己的局限,不勉强自己迎合他人期待,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小辞,尝尝这个。”林雨夹了一个饺子放在江辞碗里,“是你擀的皮。”
江辞小心地咬了一口,韭菜虾仁的鲜美立刻充满口腔。
他闭上眼睛,似乎在记忆这个味道:“比福利院的好吃87。”
全家人都笑了。
江辞的百分比评价是他们家的经典梗,用来衡量一切事物的好坏。
“说到福利院,”林雨放下筷子,“你们那个特殊教育软件进展如何?”
池觉和江辞对视一眼,这是他们最近最兴奋的项目——为自闭症儿童开发的学习辅助软件,结合了江辞的数学天赋和池觉的编程技能。
“第一个测试版已经完成了。”池觉兴奋地说,“江辞设计的算法太棒了,能根据孩子的反应实时调整难度。”
“只是基础模式识别。”江辞谦虚地补充,“还有37个bug需要修复。”
池翼举起酒杯:“为37个bug干杯!迟早会被你们解决。”
饭后,林雨神秘兮兮地拿出两个厚厚的红包:“来,压岁钱,你们虽然大了,但在爸妈眼里永远是孩子。”
江辞接过红包,惊讶地发现里面除了钱,还有一把钥匙。
“这是?”
“我和你爸在你们学校附近买了套小房子,给你们当第二套房子。”林雨眼含泪光,“离福利院和学校都近,你们工作方便,该有自己的家了。”
池觉震惊地看着父母:“这太贵重了。”
“贵重什么。”池翼摆摆手,“你们做的那个软件要是成了,能帮多少孩子啊。这算投资社会公益。”
江辞低头看着钥匙,手指微微颤抖。
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对他而言,从砖窑到福利院,从池家到现在的独立生活,“家”一直是个复杂的概念。
而现在,他即将和池觉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