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如国在争斗之中,昀国在养精蓄锐。
而昀奉关的街上,口号越来越多。
每隔十步,就有一面新的布幔垂挂,上面写着近来流传最广的一句:“思想即秩序,怀疑即动乱。”
有小贩在吆喝的时候,也不忘喊上一句:“买干果啊,思想一致才有未来!”
孩子们在巷口跳绳,唱着童谣改编的版本:“从小不说谎,思想最健康;爸爸听话,妈妈听话,哥哥姐姐都一样。”
酒馆里丶茶楼里,甚至在集市的叫卖声中,都混杂着对“秩序”的赞美与对“异见”的警惕。
有时候,一个人只是多说了两句私人想法,就会被身旁的邻人劝阻:
“慎言,慎言,最近有人就是因为说‘过去也有别的办法’,被带走了。”
“不是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哎,算了,不说了。”
“对对,现在不讲对错,只讲统一。”
人们开始用新的方式说话。
不再表达,只是复述。
不再交谈,只是确认彼此“还在统一的意识里”。
他们甚至开始互相打分。谁说话最多疑,谁的用词不够坚定,谁的语气含糊,都会在暗处被扣上一点“思想评分”。
“听说他家昨天被查了,是他女儿写诗写得太绕。”
“哎呀,真是活该,现在谁还写诗呢。要写,就写《秩序万岁》那种。”
“你还别说,我家孩子还真会背那篇。”
“那得赶紧报‘共识小学堂’,前二十名才有‘模范家庭’称号。”
到了夜里,宣传队伍进入各个坊市,念着新任意识部副官的讲话词。
“我们曾混乱丶曾迷茫,是共同的信念将我们拧成一股绳。”
“异见者不是敌人,是尚未觉醒的我们自己。帮助他们转变,是所有人的光荣义务。”
“如果你看到不一致,请温和地提醒,如果他们拒绝,请报告,报告即守护。”
第二日一早,邻坊的小巷口多贴了三张告示,写着:
“此巷一户思想不一致,正在教化。”
“此巷居民集体签署《秩序自证书》,评级良好。”
“此巷获批成为‘意识协力样板’,将设立示范点。”
孩子们在那儿照牌子合影,笑得很开心。
一切都看起来井然有序。
没有人提到林如白了。也没有人想再去提。
她的言论被抽取丶重组丶提炼丶包装,成为当前的“意识基础”。
她的存在,已经不重要了。
林如白站在讲堂前,讲堂仍然坐满了人。
但没人真的听她说话。每一个人都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她每一句话,却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背诵。
她说:“你们有没有想过,‘统一’这个词,是不是也可能成为新的牢笼?”
台下,有人笔直地站起来:“请问,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该保持意识一致吗?”
“不是这个意思。”她按了按眉心,“我只是……希望你们还能保有判断。”
“但我们有判断啊,我们的判断就是异见就是混乱。”
林如白沉默了一会儿。
“那你们,怎麽判断什麽是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