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的逻辑。
有人说,神爱人吗。
祂只是爱自己的造物,而不是因为情。
可祂没有情,如何定义“自己的”。
…
每次辩论会只会让人头脑越来越乱,到最後甚至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出来了。
可是这麽久了,还是没有弄清楚神要的是什麽。
不过,轩州还真和澜东相安无事,这是不是说明澜东真的得到了神助?
如果如此,说明神是满意的。
可是,如果神是所有人类的创造者,祂为何只帮助一部分人?
陆青旋再次出场,这次不是拿着牌,而是示意大家安静,自己做个总结。
神不直接降临,而是让人通过误解和分歧来接近祂。
祂在“人试图解读祂”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祂会不断触发人类间冲突丶误读丶重复丶幻想与崩塌。
神所要的,是一个“以为可以理解神但又永远无法确定是否理解”的过程。
因为那种“接近理解”又总是失败的状态,是最接近神创造人的初衷的:像神,又高于神,又永远无法脱离神的掌控。
换句话说,神想看“人以为自己是神的那一刻,又在下一个瞬间意识到还不是”的轮回。
一番总结,台下再次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样的神不该称为神。
有人说,如果祂喜欢这种乐趣,可以直接在创造我们的时候设定好,而不需要靠引导。
也许我们本就不是被引导,而是自带的过程。
有人说,我们可以不用理会祂,这样祂就无法满足。
可我们就是为了满足祂。
满足祂却让我们更加困顿,这不是我们的目的。
这样的祂很无能。
有人说,你们这是以陆青旋的话是合理的为前提进行的推断,也许从源头就是错的。
我是在做一种假设。
有人说,不理会神,祂会生气,于是我们依然会被祂操控得很痛苦。
可是,神没有情感,又怎麽会生气。
不会生气,又怎麽会有获得满足的可能。
有人无奈,我们跳不出人的思维方式。
辩论会散场时,天还未黑,可落日已消失不见。
地面没有阴影了,只有人。连风都失去了声响,像是世界在等待什麽。
周浪走在散场的人群中,和赵希文并肩而行。突然间,一阵极轻的震动传来,像是空气深处某种无形的共鸣。他们停住脚步,回头望去,整个山坡上的树,全都倾斜了几度。
不是因为风,也不是因为地动。而是像被某种“意愿”拉动了一下。它们没有倒下,只是整齐地偏向同一侧,仿佛在朝某个方向致意。
“你看到了吗?”赵希文低声问。
“看到了。”周浪回答,却不知该说什麽。
两人默默转头,只见一个孩子站在街口,神情木然。脚下站着一只猫,背对着他。
“这孩子是谁?”
“我不认识。”
他们对视一眼,再看过去,猫和孩子都不见了。
仿佛一切只是幻觉。
可那山坡上的树,直到天黑都没有再挺直。
有人路过说,最近的风怪了,吹不动叶子,却吹弯了墙。
还有人梦见牌堆自己翻开了,翻出来的是一张白纸。
没人记得那是什麽神迹,只知道从那天起,再没有人敢说“我已经理解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