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齐过来,与围外娘子说知。那娘子往花名册上记了名姓,便教她两个入围去了。
头道关卡,沈蕙娘与方宝璎乃背对而立,听那司仪相问,各自执笔作答,所写相同方为胜。
但听那司仪连问数题,无非“何处初逢”“几时定情”“年小者喜食何物”“年长者喜穿何色”等此类题目。
沈蕙娘与方宝璎既在同个屋檐下过活,尽日里相对,诸般应答自不在话下。待司仪问毕了,举起那作答纸笺一瞧,竟是无一相异。
围观者一时啧啧称奇,直道二人将彼此放在心窝子里,凡相关之事,桩桩件件皆记得周详。
方宝璎把眼一睃沈蕙娘,分明唇角微扬,偏生哼一声道:“我还道沈娘子只知那些个针线绣棚的事儿呢。”
沈蕙娘亦不意她竟记得这许多事宜,一时心头轻动,不觉微笑。
及至第二道关卡,沈蕙娘与方宝璎十指相扣,同执一股红丝线,须要连着穿过九个细如毫发的针孔,方可取胜。
方宝璎向来不爱这等精巧工艺,此番握了那红丝线,指尖便有些发颤。再瞧那针眼,只觉比芝麻粒还要小些,当下便有些犯愁。
沈蕙娘觑她如此,只温声道:“莫慌,只瞧着那针孔,手上随了我便是。你我心气儿一处,没个不成的。”
方宝璎听得此话,倒当真将心定下几分来。她且随沈蕙娘一同引着那红丝线,朝着针眼递去。
凝神屏气间,那红丝线稳稳当当穿过头一个针眼去,端的分毫不差。
方宝璎愈发静了心,只随了沈蕙娘牵引,一齐将那红丝线左穿右引,闪转腾挪,不过半盏茶功夫,竟当真将那九个针眼尽皆穿过。
四下里立时惊叹不已,纷纷拍手赞道:“好一对心手相连的娘子!”
沈蕙娘欲待松手,方宝璎却兀自喜得将她手握紧,摇了几摇,口中欢呼不迭。
沈蕙娘扭脸瞧去,四目相接间,正见她笑眼盈盈,映过四下里灯影,愈发灿若繁星。
一时之间,那掌心暖意早漫至颊上,纵教初秋夜风吹过,犹是半分不减。
到那最末一道关卡,场中早弯弯绕绕设了几条并列的窄路,尽头只悬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同心锁。
司仪将几条绫带盛上来,教台上几对人各自取了。
方宝璎取了绫带,早绕至沈蕙娘身后,与她将一双眼蒙得严实了。
沈蕙娘矮下了身子,教方宝璎伏在自家背上,将她背起,只待得她指引,好行过窄路去,取下那同心锁,赢得此局。
沈蕙娘将方宝璎双腿托稳了,缓缓起身。
眼前红影模糊,只是暗沉沉一片。
颊侧鼻息轻吐、发香微浮,原来是方宝璎枕在她肩上,贴耳笑道:“你我心气儿一处,管保教那两旁的,插了翅膀也追我们不上。”
再有颈上双臂相环、背后躯体相依,沈蕙娘一时愈发面颊微热,忙定一定神,待那司仪令下。
不一时,只听一声锣响,沈蕙娘早稳稳迈开步子,脚下生风般往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