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手术台上的硝烟
(一)晨会交锋
市三甲医院脊柱外科的晨间交班例会,气氛总比其他科室要“热烈”几分。原因无他,只因为科室里有两位镇山之宝,也是公认的“宿敌”——顾柏舟与祝无酒。
两人同年进入医院,师从同一位业界泰斗,同样天赋异禀,技术精湛,年纪轻轻便已跻身专家行列。然而,正如磁铁的两极,他们从见第一面起,似乎就注定无法和平共处。
此刻,主任正在通报一例疑难病例的术前讨论结果。患者是位高龄老人,脊柱侧弯合并多节段椎管狭窄,手术风险极高。
“关于L3-L4节段的减压方式,”主任推了推眼镜,看向并排坐在对面的两人,“顾医生,祝医生,你们还有什麽补充意见?”
顾柏舟率先开口,他穿着合身的白大褂,身姿挺拔,嘴角习惯性带着点若有若无的丶略显张扬的弧度:“主任,我认为可以采用单侧椎板入路,有限暴露,对脊柱稳定性破坏更小。我上周在《Spine》上看到一篇最新文献,支持这种微创理念。”他语速很快,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目光却若有似无地扫了一眼旁边的祝无酒。
祝无酒坐得笔直,白大褂在他身上穿出了一丝清冷禁欲的味道。他眼皮都没擡一下,声音平静无波,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顾医生引用的那篇文献,样本量不足五十,且随访时间仅一年。对于这种高龄丶多节段病变的患者,有限暴露可能无法彻底减压,远期再狭窄风险不容忽视。我建议行後路椎板切除,充分减压,必要时结合椎弓根钉固定。”
“祝医生是觉得大开大合更显外科医生威风?”顾柏舟挑眉,语气带着惯有的调侃,“但患者年龄摆在这里,手术时间每延长一分钟,麻醉风险丶感染风险都在增加。微创不仅是切口小,更是对生理机能的最小干扰。”
“外科手术的首要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炫技。”祝无酒终于侧过头,清冷的目光落在顾柏舟脸上,“如果为了所谓的‘微创’而留下隐患,才是对患者最大的不负责。况且,以顾医生你的手速,後路手术的时间未必会比某些人磨磨蹭蹭的微创长。”
“你!”顾柏舟被噎了一下,说他炫技?说他磨蹭?“祝医生这是人身攻击了啊!我那是精益求精,谨慎操作!不像某些人,下手快得像砍瓜切菜,也不怕伤到神经根!”
“数据说话。”祝无酒收回目光,重新看向主任,“我近三年类似病例术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科室平均一点五个百分点。顾医生,你的数据呢?”
顾柏舟:“……”他最近确实有两例术後轻微神经刺激症状的病例,虽然都在恢复,但此刻被祝无酒当衆点出,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
眼看两人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主任连忙干咳两声打圆场:“好了好了!两位的意见都很有价值。这个病例确实复杂,需要权衡利弊。这样,手术由我主刀,顾医生一助,祝医生二助,我们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灵活决定,如何?”
一场晨会,在无形的刀光剑影中勉强落幕。同事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私下开盘赌今天这两位大神会因为什麽细节再次杠上。
(二)咖啡机前的遭遇战
交班结束,衆人鱼贯而出。顾柏舟快走几步,抢在祝无酒前面,来到了医生办公室角落那台全科室赖以续命的咖啡机前。
他熟练地放入自己的咖啡胶囊,按下按钮,浓郁的咖啡香开始弥漫。他靠在机器旁,好整以暇地看着缓步走来的祝无酒。
“哟,祝医生,今天喝什麽?还是你那淡出鸟来的美式?”顾柏舟故意咂咂嘴,“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何必在咖啡上还要虐待自己?”
祝无酒没理他,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自己的马克杯——一个纯白色丶没有任何logo丶干净得仿佛实验室器皿的杯子。他准备接水。
“等等!”顾柏舟忽然伸手,按住了热水键,一脸“我为你着想”的表情,“空腹喝黑咖啡伤胃,祝医生,作为同事,我得提醒你。要不,我分你点牛奶?虽然我这拿铁糖分高了点,但总比伤胃强。”
祝无酒看着他那副假惺惺的样子,面无表情地拍开他的手:“多谢,不必。我对乳糖不耐受,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微妙的嘲讽,“顾医生还是留着自己补充能量吧,毕竟,手速快也是需要糖分支撑的。”
说完,他接满热水,看都没看顾柏舟那瞬间黑下来的脸色,端着杯子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桌。
顾柏舟看着他的背影,磨了磨後槽牙。这家夥,总能在他最得意的时候,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最戳他肺管子的话!乳糖不耐受?他怎麽不知道?!肯定是编的!
(三)手术台上的暗流
今天排了一台复杂的脊柱肿瘤切除手术。无影灯下,气氛凝重。患者俯卧位,背部消毒铺单,只露出手术区域。
主刀是科室一位资深教授,顾柏舟担任一助,祝无酒是二助。
手术进行到关键阶段,需要分离紧密粘连在神经根上的肿瘤组织。主刀教授年纪大了,眼神和手稳性稍逊,这个精细操作往往需要助手的高度配合。
“吸引器。”主刀低声道。
顾柏舟立刻将吸引器头精准地放置在术野边缘,吸走渗血,保持视野清晰。
“双极电凝。”
祝无酒几乎在同一时间,将双极电凝镊子递到主刀手边,位置丶角度无可挑剔。
两人的配合,在外人看来,堪称天衣无缝。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平静的水面下,是怎样的暗流汹涌。
顾柏舟觉得祝无酒递器械的动作太快,带着一种迫不及待的催促感,让他很不舒服。祝无酒则觉得顾柏舟放置吸引器的位置总是比他预想的偏那麽一丁点,虽然不影响操作,但就是让他觉得……不完美。
“顾医生,吸引器再往左侧偏移两毫米。”祝无酒的声音透过口罩传来,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顾柏舟眉头微不可查地一蹙,依言调整,嘴上却不肯吃亏:“祝医生眼神真好,隔这麽远都能用肉眼测距,不去干测绘可惜了。”
“基础解剖位置判断而已。”祝无酒淡淡回应,“顾医生如果觉得困难,建议回去重温《格氏解剖学》。”
主刀教授:“……专心手术。”
当需要同时使用神经剥离子和微型剪刀进行精细分离时,考验来了。顾柏舟持剥离子,祝无酒持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