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哼哈二将叫什么名 > 番外2 手术台上的硝烟番外(第3页)

番外2 手术台上的硝烟番外(第3页)

“在充分验证前,保持审慎是对患者负责。况且,现有技术经过时间检验,并非‘等死’。”

得,饭没吃完,学术辩论又开始了。周围几桌的同事纷纷投来“又来了”的目光,然後默契地加快吃饭速度,远离这片无形的辩论赛现场。

(六)值班室的“默契”与竞争

夜班,是考验医生体力和意志的时候,也是顾柏舟和祝无酒“交锋”的特殊战场。

急诊送来一个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怀疑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需要紧急手术。

两人同时被呼叫到场。阅片,查体,快速讨论。

“T12-L1爆裂骨折,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需要急诊减压内固定。”顾柏舟看着CT片子,快速说道。

“同意。手术入路?”祝无酒问。

“後路。速度快,暴露充分。”

“可以。我来准备器械。”

没有多馀的废话,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他们能瞬间抛开成见,展现出惊人的效率与默契。一个负责与家属沟通,一个负责协调手术室和麻醉科,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演练过无数遍。

然而,这种“默契”往往持续到手术开始前。

手术室里,谁主刀?虽然这种急诊手术通常由值班高年资医生主刀,但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竞争依旧存在。

“顾医生,你来做暴露和置钉,我来负责减压。”祝无酒穿上手术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

“凭什麽?”顾柏舟不服,“减压是核心步骤,我手法更轻柔。”

“置钉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固定效果,我三维空间感更好。”

“我……”

“别吵了!”今晚的值班主刀,另一位副主任医师头疼地打断他们,“老规矩,猜拳!”

于是,在严肃的手术室更衣间里,两位顶尖的脊柱外科专家,如同小学生一样,面无表情地进行了石头剪刀布的对决。

最终,顾柏舟险胜。

他得意地朝祝无酒扬了扬下巴。

祝无酒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转身去刷手,留下一句:“希望顾医生的手艺,能和猜拳运气一样好。”

手术在一种微妙的丶既高度合作又暗自较劲的氛围中完成。顾柏舟的暴露和置钉又快又准,祝无酒的减压则细致入微,完美地保护了受压的脊髓。手术非常成功。

但术後,关于“如果是我来置钉,角度可能会更完美”或者“如果是我来减压,速度会更快”之类的讨论,恐怕又要在他们的意识里盘旋好几天了。

(七)宿敌的宿命感

他们的竞争无处不在。从每年发表的SCI论文影响因子,到手术量丶患者满意度评分,甚至到医院年度晚会上玩游戏(虽然两人通常都不参加,但万一参加了,必定是对手),他们都要分个高下。

同事们都说,他们上辈子一定是冤家。不然无法解释这种深入骨髓的丶仿佛与生俱来的对抗性。

然而,在这种极致的竞争中,又隐隐透着一丝诡异的“宿命感”。

当遇到真正棘手的病例,全科讨论都拿不出万全方案时,他们两人的意见,往往能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一个激进,一个保守;一个善于打破常规,一个精于把控细节。他们的争论虽然激烈,却常常能逼迫对方思考得更深入,最终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丶最优的解决方案。

有一次,一个外院转来的复杂翻修手术,患者情况极其糟糕,多名专家会诊後都摇头。最终,院长亲自点名,要求顾柏舟和祝无酒联合主刀。

那台手术,做了整整十二个小时。手术室里异常安静,只有器械传递和偶尔简短的指令声。两人没有一句多馀的交流,却配合得天衣无缝,仿佛对方是自己延伸出去的手臂。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彼此都能心领神会。

当手术成功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被送出手术室时,两人隔着满是汗水的口罩对视了一眼。那一刻,眼中没有平日的针锋相对,只有一种共同征服了险峰後的丶难以言喻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丶对彼此能力的认可。

当然,这种“温情时刻”转瞬即逝。

走出手术室,顾柏舟一边扯下口罩,一边喘着气说:“累死老子了……不过,最後那个钉子的角度,要不是我及时调整,就凭你那个死板的计划,非出问题不可。”

祝无酒解开手术衣带子,声音同样带着疲惫,却依旧清冷:“如果不是我提前预判了粘连范围,制定了详尽的解剖预案,你连调整角度的机会都没有。”

得,又开始了。

这就是顾柏舟与祝无酒。他们是彼此最讨厌的人,是针尖对麦芒的宿敌,是手术台上硝烟弥漫的对手。但他们也是彼此最熟悉的同行,是能在危急关头托付生命的战友(虽然谁也不肯承认),是推动彼此不断向前的丶最强劲的那股“逆风”。

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这种极致对抗的背後,隐藏着一种怎样复杂的丶纠缠不清的宿命纽带。直到那场意外的手术室停电事故,那一道刺目的电火花,将他们共同送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开啓一段截然不同丶却又莫名熟悉的命运篇章。

当然,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至少在现在,在这个充满消毒水味道的现代医院里,他们的日常,依旧是在互掐互怼丶针锋相对中,书写着属于“宿敌”的传奇。而全脊柱外科的人,也依旧乐此不疲地围观着这场永不落幕的“巅峰对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