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世家妾刀豆 > 第十七章 平复(第2页)

第十七章 平复(第2页)

一名侍卫悄无声息地进来,呈上一个用火漆封缄丶带着京城特有熏香气的锦盒。

“公子,京中家书,八百里加急。”

崔君集眼神微动,接过锦盒。入手沉重,显然不止一封信。他挥手屏退亲兵,独自坐在巨大的紫檀书案後。烛火跳跃,在他英俊却难掩阴鸷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

他拆开火漆,锦盒内是两样东西:一封泥金梅花笺,散发着李氏惯用的清冷兰麝香;另一个更小的锦囊,用红丝线系着。

他先展开信笺。簪花小楷,字字工整,透着李氏一贯的端庄与疏离。

夫君如晤:

京华腊尽,琼枝缀玉。妾于腊月廿三丑时,艰难娩下一子。啼声甚洪,重七斤八两,眉眼开阔,颇肖君当年襁褓之态。父亲闻之甚慰,亲赐名“璋”,取“圭璋特达,国之重器”意。闻北地有百年老参,于固本培元有奇效,若得便,烦请夫君着人捎带一二。又,璋儿身边尚缺一积年稳重丶通晓药理的嬷嬷,边地若有合适可靠之人,亦望留意。附上璋儿初生胎发一缕,聊寄相思。

妻李氏沐手谨书

崔君集的指尖划过“璋”字,又停在“圭璋特达,国之重器”上,嘴角扯出一个毫无温度的弧度。

李家的手,伸得真快,连他嫡长子的名字都迫不及待地定下了寓意,暗示着未来对“国器”的掌控欲。至于“肖君当年襁褓之态”?他几乎要冷笑出声,一个刚出生的婴孩,能看出什麽?

他的目光落在最後两行。要老参?恐怕是李氏自己産後虚弱,或者李家哪位掌权者需要吊命。

至于“通晓药理的嬷嬷”。。。崔君集眼神瞬间锐利如刀。这偏远之地哪里是缺人手?分明是李氏,或者说她背後的李家,要将眼线堂而皇之地安插到他崔氏未来的继承人身边!

她要的不是嬷嬷,是一个能掌控他儿子健康丶甚至性命的心腹!好一个“量力而行即可”,字里行间全是世家贵女的矜持与不容拒绝。

他打开那个小锦囊,里面果然是一缕细软乌黑的胎发,用红绳系着。他拈了拈,触感柔细,却像捏着一条冰冷的毒蛇。

这个孩子,是他血脉的延续,更是崔李两家利益捆绑最牢固的象征,一个活生生的丶未来可供争夺的“圭璋重器”。

再怎样也是他的孩子,不枉费他费尽心力挑选出了个好妻子。他沉默片刻,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沉沉的边塞寒夜,远处关墙上巡逻的火把如同鬼火。

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压下心头的烦躁与冰冷的算计。转身回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白冷金笺,提笔蘸墨,铁画银鈎的字迹力透纸背:

夫人妆次:

京中来信,展读数遍,喜不自胜。吾儿名“璋”,岳父大人所赐,深得吾心。璋儿肖我,夫人辛苦,为夫远在边陲,未能守护在侧,愧怍难当。

夫人所求百年老参,已即刻命心腹于北地秘库中寻访,必得百年珍品。至于嬷嬷,待为夫细细甄选,快马送入京中侍奉。

璋儿胎发已收妥,贴身珍藏,见发如见吾儿。夫人务必珍重玉体,静待佳期。

夫君集手书

他写完最後一个字,吹干墨迹。信中的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充满了为人夫丶为人父的喜悦丶愧疚丶关切与承诺。任谁看了,都是一封情深意切丶妥帖周到的家书。

只有崔君集自己知道,当他写下“已即刻命心腹于北地秘库中寻访”时,心中想的是那批刚刚秘密交易给突厥某部落头领丶换取对方在总攻时“配合”的珍贵药材里,恰好就有几支百年老参。

而“细细甄选”的嬷嬷?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会“选”一个,一个绝对“忠心”于他崔君集丶并且能让李氏母子“安安稳稳”活到他需要他们发挥“圭璋”作用时的嬷嬷。

他将信仔细折好,装入信封,唤来侍卫:“八百里加急,送京中夫人处。”声音平静无波。

侍卫领命退下。书房内重归寂静。崔君集拿起装着胎发的锦囊,走到燃烧的炭盆边。他盯着那跳跃的火焰看了片刻,眼神幽深难测。

最终,他没有将锦囊扔进去,而是随手将它丢进了书案最底层的抽屉深处,与那些冰冷的密信躺在一起。

这样好的晚上,他竟浪费了那麽久的时间回信。他拿起方才密议的地图,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冰冷,仿佛刚才那封温情脉脉的家书从未存在过。

烛火摇曳,映照着书案上李氏那封带着兰麝香的信笺,以及崔君集刚刚写就丶墨迹未干的回信。

两封信并排躺着,字里行间流淌着最精致的虚僞和最冰冷的算计,共同编织着这对权力夫妻“琴瑟和鸣”的华丽假象。

而抽屉深处,那缕象征着血脉与未来的胎发,正无声地躺在黑暗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