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胡不归
主君多日不归家,最先坐不住的自然是李闻琴。
就算知道了一些秘辛,她也只觉是文有晴不检点,使了手段才得来的这个孩子。
对这个孩子,毕竟是崔君集的孩子,她看着乖巧写字的沈来惜……
这样好的一个孩子,自小寄人篱下,性子温和恭谦。若知道了这样的私隐,还不知会怎麽想。
忽然,她想起了自己的婆婆,虽然她这个婆母……散了,自从王家倒了後,婆婆才有了主母的气度,自家的孩子总在外面,她也该出份力。
李闻琴带着小儿子和沈来惜去给婆母请安,小儿子轻声问道:“可以不去吗?”
当妈的,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儿子们不愿去请安,她也理解。可这是规矩,不得不去。再说现在,她那以往高高在上的婆母,自从王家倒台後,变得亲善了许多。
李闻琴弯下腰,柔声道:“婆母刚没了亲人,她伤心,所以脾气差点情有可原是不是?”
小儿子绞着手,还是不情愿去。
“你看,如果父亲母亲不在了,你会怎麽样?”
“父亲母亲不会不在!”小儿子急急道,生怕李闻琴真的不见了似的。
沈来惜拉住李珏的手:“我们去给婆婆请安,让她开心开心。”
请安的风波在她的预料之中,崔王氏第一次见沈来惜。她先是怔了一下,瞳孔地震,但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平静地让两个小辈吃些糕点。
忽然,崔王氏语重心长道:“你与你夫君才是一体,他做的些糊涂事,你要担着。”
世家优秀的男子,有无数人给他担着各种各种的事情,就算知道了他们做了什麽,也没关系。
见了婆母的反应,李闻琴了然——崔君集一定已经和崔王氏透了底,沈来惜的身世,大家心照不宣了。
可她为什麽这麽不能接受呢?只是因为她心悦她的夫君吗?不,不对。
“这个孩子很听话,如果是儿媳的孩子,那不知道能省多少心。”李闻琴感慨。
“你把他养大,他就是你的孩子。等子和回来,我好好替你讨个赏。”崔王氏明白,这个孩子崔君集一定会认下,她必须先想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不让崔君集被诟病。
可崔王氏没有注意到,儿媳看着沈来惜阴沉的视线。
—
暴雨前,文有晴便画好了图纸交给崔君集,郑重其事道:“我不敢托大,这个图纸必须给工部各位大人和工匠过目,共同商议。”
崔君集自然把图纸发了下去,崔君集的命令,没人敢不从。
于是在黄河暴雨後的半个月里,文有晴便经常坐在窗前等消息,她望着院中翠绿的梧桐树叶出神。她身上穿着素雅的浅青色衣裙,发间毫无饰物,似是寻常妇人。
“姑娘,该喝药了。”侍女小荷端着一碗黑稠的药汁走进来,语气小心谨慎。
文有晴没有回头,只是轻轻问:“今天外面有什麽消息吗?”
小荷放下药碗,大喇喇地安慰道:“小姐你别忧思过度了,上个月的暴雨也很大,那堤坝不是都把水挡回去了嘛,您放宽心,先好好调理身体。”
也是,上个月已经实践过了,除了一处急弯处出了点小问题,其馀都没问题。
文有晴稍稍放心,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药很苦,让她觉得恶心,赶忙塞了一个杏干。
这药是崔君集特意请名医配的,说是可以调理身体里的寒症和阴虚。然而每喝一次,她都会昏昏沉沉地小憩一会儿。
昏沉睡着的时候,她似乎听见有人在小声低语。
“黄河的难民就在京郊了,你怎麽还不和她说实话?”
“怎麽说,说了少爷不扒了你的皮?”
那声音细小,宛如床底的蛐蛐,聒噪得人睡不着觉。
不知过了多久,文有晴猛然惊醒,汗已经湿了整个後背,小荷见状赶忙帮她换衣服。可文有晴的手指猛地收紧,拽住里衣:“难民,怎麽来京郊了?”
仿佛一记重锤,小荷等一衆侍女跪了一地,大气都不敢出。
“艹!”文有晴许久没有爆粗口了,不信与恐慌让她夺门而出,小厮侍女去拦,也被她打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