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修庵
真是推的一手好锅,若不是借他们的闲话,她崔家也很难退掉这婚。纵使她崔家不愿,文家姑娘这事情九成也是他们造成的。
主母这样想着,慢慢坐在了廊下椅上,忽然,她眸中闪过精光:“你说一个小姐打翻了杯子,谁家的姑娘?”
丫鬟不明所以:“是谢家二女儿。”
一切就说通了,谢家自出了那女学士之後,代代女儿都争一个才女之名,之前这谢二小姐一直被文有晴压一头,这不小心打翻杯子更像是落井下石。
少不了谢家为了脱责祸水东引,真是……
王氏立刻道:“把谢家女儿的卷轴给官媒送回去,就说算了八字福薄,克子和。”不让她儿子好过,谢家也休想安生。
不多时,坐在廊下的王氏就迎来了从宫中回来的儿子。那样的少年走近,缓带轻裘丶龙章凤姿,周边的氛围都活跃了起来。
从小给他的都是最好的,养的也是完美无瑕,绝对不能有一段有瑕疵的婚约,也绝不能脏了他的手。王氏暗暗攥紧了手中的丝帕。
崔君集目力好,行到母亲近处,规规矩矩朝母亲行了一礼,道:“母亲福安,怎麽坐在外面,儿子扶母亲进去。”
王氏起身,任由自家儿子扶着,道:“子和,马上就到先後祭日了,你这几日多陪陪太子,倒不用回来地那样勤。”
崔家一家子不像亲人,更像师生君臣。要不是晨昏定省,崔君集也不想总待在家中,便应了下来。
明明是午食时分,母子两说了几句话就无话可说了,王氏以累了为由,让崔君集回自己的住处。
等崔君集离开,午食准备齐整。王氏边用膳边想着应对之策,吃完饭,方法也想出来了,她从容地漱口丶净手,道:“去拿些五十年的山参和药材,我亲自送去。”
王氏不想让崔君集知道,但崔君集已经十六,不是小孩。他听着自己的书童说着今日宴会上的事情,微微蹙了眉:“绊了一下就吐血了?”
想着前几次的灵动少女,时不时地有分寸地在人群中出一下风头,那样有活力,实在不免让人生疑。
书童也不说真假,只道:“三小姐也在场,回来被吓得脸都是白的,还嘟囔着与我无关什麽的。”
崔君集还是蹙着眉,他三堂姐惯会嚼舌根,只是嚼舌根就吓成这样,看来那场面确实很难收场。不过这些小事家里会处理干净的,他最先要做的就是获得太子的信任,于是翻开了先皇後的诗集,他边看便道:“收拾几件衣服,进宫。”
“公子不用完饭再走?现在已经这麽晚了,进宫怕是……”话没说完,便被崔君集一个眼刀扫了过去。
书童狠狠打了自己僭越的嘴一巴掌,立刻命人收拾东西,自己去安排马车。
书上的字不怎麽进脑子,崔君集的眉头还是没有舒展开,他心中还是在想着每一种可能,之前的那些谈资他不是不知道,但没说到他身上,他从不在乎。如果这是那文家小姐为逼他就范做的局,他实在佩服。
但也会让她计划落空。
那样的女子确实亮眼,但家世不足以做他的妻子。
昌乐九年秋,文有晴已经在京郊沽益山的尼姑庵待了大半年了。
院子里有棵桃子树,桃子水灵,比春天的桃花看着喜人。
文有晴打扫完院落伸了个懒腰,拉着来送蜡烛的小尼姑,道:“会爬树吗?”
小尼姑性子文静,赶忙摇头:“施主要吃,叫人去摘就行,千万不能自己爬上去。”小尼姑知道这小姐外祖家捐了许多香火钱,只是一个桃子,别伤了这尊大佛的身体。
文有晴对爬树没那麽多兴趣,只是专门找人来,难免被别人说出去,那她哪是来清修的,分明是来享乐的。
幸亏那树不高,于是文有晴让小尼姑找来网兜和杆子,她自己够。
第一个桃子下来,文有晴就没接住,听见墙後“嘶”一声。
完,砸到人了。
四时匆忙出去,引回一绿衣俊朗少年,脸上倒是没什麽伤,看样子没砸到脸。
少年进来後也规矩地站在门口,仰头看着树上的桃子,满头薄汗,一脸的羡慕。看装扮,肯定是来祭拜的贵公子,而且还是累得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