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前夕
就在一个时辰前,每一张纸上,都浸染着沈自节蒙冤的污血,也烙印着她几乎耗尽心力的痕迹。她猛地站起身,动作太急,带倒了身後的圆凳,在死寂的夜里发出“哐当”一声刺耳的巨响,震得她自己耳膜嗡嗡作响。
她顾不上这些,摸索着抓起桌上那份沉甸甸的丶关乎生死的半份证物,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沈自节仅存的生命。
半份账本给大理寺,求情信给书局。
政治和舆论,总有一个要管用。
推开书房沉重的门,一股深秋子夜特有的丶裹挟着寒露的冷风猛地灌了进来,激得她浑身一颤,慌乱被彻底驱散。
院中那棵老梧桐巨大的影子在惨淡的月光下扭曲晃动,像一只蛰伏的巨兽。她裹紧了单薄的衣衫,毫不犹豫地踏入了浓得令人窒息的黑暗之中。
通往大理寺的路,在深夜的金陵城,长得没有尽头。青石板路在脚下泛着冷幽幽的光,只听见自己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巷间孤独地回响,每一次落下都敲打在心尖上。
偶尔有醉汉含糊的呓语从深巷里飘出,或是野狗翻弄垃圾的窸窣声,都让她惊出一身冷汗,下意识地将怀中的包裹抱得更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终于,那两扇黑沉沉丶钉满巨大铜钉的大理寺侧门,如同怪兽的巨口,出现在前方。门前悬挂的两盏气死风灯在夜风中摇摆不定,昏黄的光晕在地上拖出变幻莫测的影子。她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了肺腑,快步上前,用力拍响了冰冷的门环。
“咚咚咚!”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侧门上方,一个狭小的窗口“吱呀”一声被拉开。一张睡眼惺忪丶写满不耐烦的皂隶脸孔探了出来,眼泡浮肿,被灯光映得蜡黄。
“深更半夜,鬼叫什麽?”声音粗嘎,带着浓重的睡意被打断的恼火。
“烦请通禀,”文有晴的声音竭力保持着平稳,往那人手中塞了一个沉甸甸的银子,却依旧泄露出细微的颤抖,“沈自节之妻文氏,有紧急证物呈交!关乎沈侍郎通敌一案!”
“通敌?”那皂隶的睡意似乎被这个词惊走了一些,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居高临下的怜悯,“新加的罪名啊,又是沈家的?啧……等着!”
小窗“啪”地关上了。
时间在冰冷的石阶上缓慢爬行,每一息都像一个世纪那麽漫长。文有晴只觉得怀里的证物越来越沉,几乎要压垮她的脊梁。她只能死死地抱着它,仿佛那是溺水中唯一的浮木。
不知过了多久,沉重的侧门终于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向内打开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里面站着一个穿着青色官服丶面色肃然的书吏,眼神锐利如刀。
“沈夫人?”书吏的声音平板无波,“听说你有新证据?”
“是。”文有晴上前一步,将那份沉甸甸的包裹双手递上,“此乃沈自节通敌一案的关键证物,但我要见陆大人。”
陆之学,朝中少有的纯臣,只有把东西给他,她才能放心。
事关重大,书吏屁颠颠地去请人。
感觉过了许久,文有晴才见到了陆之学。
这位传闻中中正不阿的臣子,与她想的一样,陆之学沉默地接过包裹,掂了掂分量,目光在她苍白的脸上短暂停留了一瞬,那眼神复杂难辨,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他道:“沈自节自己的事情,不会牵连家人。”
文有晴知道他误会了,以为她是来撇清关系落井下石的,忙道:“大人,刚刚妾身撒了谎,沈大人没有通敌,没有诬陷忠良,这是人证朱十三的账本,记录了旬阳城木料及大火的原因。请大人还沈大人一个清白。
陆之学点了点头,依旧是公事公办的腔调:“知道了。大理寺自会核查。只是夫人这样,有些失了体统。”说完,也不等她再开口,便後退一步,沉重的侧门在她面前缓缓合拢,最终“砰”的一声彻底隔绝了内外,也隔绝了她所有未尽的恳求和希望。
门轴转动的声音沉闷地碾压过她的心,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陆之学再不公正,谁能公正?
出了大理寺,她僵硬地站在冰冷的石阶上,望着眼前那两扇重新闭合的丶如同铁壁般的黑漆大门,好一会儿才找回四肢的知觉。
一股巨大的丶近乎虚脱的疲惫感猛地攫住了她,骨头缝里都透着酸软。她慢慢地转过身,来时那条幽深冰冷的青石巷,此刻望去,竟显得更加漫长而绝望。
困意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她紧绷的神经,却始终无法将她彻底淹没。她在寒冷与惊悸的夹缝中挣扎,意识浮浮沉沉。
浅睡了一觉,天还是没亮,她又披衣起身,府邸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微弱的天光,如同稀释了的灰墨,悄无声息地从窗棂的缝隙间渗透进来,驱散了房间最浓重的黑暗。文有晴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跳动了一瞬,随即又疯狂地擂动起来,几乎要撞破胸腔。
天亮了!馄饨摊已经开始敲了!
她要去听听消息,她侧耳趴在禁闭的府门外,听百姓的私语。
果不其然,外面的议论已经吵翻天了,很好,先吵起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