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白骨簪1宁远村
六月初,火伞高张,烁玉流金。
大理寺之人兵分三路,一路留在潮州,与两日後赶到的黑甲军一同护送赈灾银入京;一路快马加鞭,是探路亦是布疑阵;最後一路随荀舒和李玄鹤一同轻车简从,带着案卷绕行附近几个州县,再赴京城。
荀舒在城门处辞别方晏和方伯父,策马出城门,赶往城门外十里的树林,与李玄鹤一行汇合。
过了护城河是一片没有遮挡的沙土地,早已被晒得炙热滚烫。荀舒策马狂奔,脸颊被晒得通红,鬓角发丝被汗水濡湿时,终于见到树林的边缘。林中绿意盎然,茂密树冠将热浪格挡在外,阴凉湿润,比烈日下赶路要舒适的多。
林中有小径,向北方一路延伸,荀舒压低身子,任由马儿在林中飞奔,耳边风声猎猎,迎面吹来的风沾染着林中湿润的草木清香,让人不自觉松弛。马蹄踩着地上的光斑轻快前行,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荀舒便瞧见了李玄鹤的身影。
李玄鹤靠着树干小憩,一旁停着一辆马车并几匹骏马,另有四个穿着普通护卫衣裳的人围在马车旁,其中两人是大理寺之人,另外两人是李玄鹤的私人护卫,名唤赤霄丶鱼肠。
荀舒在马车前二十步翻身下马,牵马靠近,疑惑道:“不是急着赶路吗?为何有马车?”
李玄鹤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僵硬的脖颈,解释道:“江南道一带并不似表面太平,这一路上我们乔装打扮成建州茶商,北上探亲,我是你三哥,你是我四妹妹。我们乘马车出行,虽是慢了些,可更为安全。等到山南道境内,再骑马赶路。”他顿了顿,忍不住叮嘱道,“阿舒,若发生意外,鱼肠会护你先离开。到时候莫要迟疑,我自有办法脱身。”
李玄鹤想象中的婉拒丶不离不弃统统未出现,荀舒答应得极为爽快,看着他的目光全是认真:“你放心,我定不会迟疑。若有人追来,可能是追你,亦有可能是追我,到时候你我分开走,至少能活一个,以後清明中元,还能有人烧纸。”
李玄鹤一口气没上来,险些呛着,咬牙切齿地称赞:“荀姑娘真是深谋远虑,连身後事都想到了。”
“那是自然。”
荀舒急着赶路找姜拯,捏着缰绳东瞅瞅西看看,不知该交给谁。李玄鹤看出她的茫然无措,指了指一旁的鱼肠:“把马儿交鱼肠便好,我同你一道乘车。”
荀舒将缰绳递出,踩着马凳上马车,李玄鹤轻轻一跃,如燕雀般轻轻落在马车辕上,跟着荀舒钻进车厢中。
马车很快出发,向着北方前行。荀舒掀开车窗上的竹帘,探出头向後方看。
潮州城被树林遮挡得严严实实,什麽都瞧不见,她所熟悉的一切随马车的奔走逐渐远去,消散在马蹄溅起的飞沙中。荀舒有些失望,又有些感慨,万般情绪凝结心头,最终随拂面微风一起,消散在树林间。
一行人走了五日,终于到了江南道与山南道的交界处。两道以山脉为天然阻隔,中心处有一天然狭长缝隙,可供人车通行,是如今两道间通行的必经之地。
马车行入缝隙,苍穹只剩下窄窄的一道,两侧俱是近乎直立的悬崖峭壁,山石嶙峋,藏着许多黑漆漆的山洞。荀舒是第一次来到这种地方,掀开窗帘好奇张望,李玄鹤在一旁解释道:“驶过这条天隙後,便是宁远村。宁远村被群山环绕,两侧各有一条通道,可供行人穿越。今日我们便先歇息在这里,明日清晨再出发。”
荀舒放下帘子,回望李玄鹤,好奇道:“这村子既然在江南道和山南道之间,那究竟该归属那一侧?”
“哪里都不归属。百年前,江南道和山南道还是两个独立的小国,平日里战争不断,人口损失严重。边境处的百姓苦不堪言,只能逃离故土,他们翻山越岭,一路东行,发现了这处世外桃源式的山谷,安顿下来。那时这里只有南侧一道天隙,极为隐蔽,且易守难攻,两国百姓在此处过了许多年安稳生活,直到几十年前大梁一统两国,发现了此地,这里的百姓主动投诚,但因习惯了在此处生活,并不愿意离开这个山谷。高祖皇帝派人在北面开山凿路,贯穿南北,之後这里便成了交通要塞,宁远村也逐渐富饶壮大起来。”
荀舒恍然大悟:“村中有两国百姓,归到哪侧都不合适,索性便模糊了归属。”
“是。宁远村因着来往的行人多,商业兴盛,百姓富足,所纳税额巨大。江南道和山南道曾为了争抢这地方,在朝堂上吵得面红耳赤,後来还是高祖皇帝拍板,这里的税收直接入国库,与两道再无干系,这才平息了这场口舌之争。”
说话间,马车已走到天隙尽头,隐约可见被群山包围的宁远村。村落位于中心处,四周被耕田环绕,更远处山壁陡峭,有山泉自高处跃下,坠到地面时形成一汪清泉,滋养了这里的万物。
马车停在村落外时,已是暮色时分,荀舒正要下车,被李玄鹤拦住去路,他叮嘱道:“这里多数村民靠行商生活,加之来往旅人多,村民们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颇有些奸诈,阿舒定要记得咱们的身份,小心谨慎些,莫要被他们绕进去。”
荀舒认真点头,将他的话一个字一个字的记下,慢吞吞道:“记住啦,三哥。”
李玄鹤一个忪愣,荀舒已然溜出车厢,踩着马凳下马。落地後,她整理好衣裙,一擡眼便瞧见远处炊烟袅袅,近处风吹柳动,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