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新水浒传里的琼英郡主是谁扮演的 > 青丝藏锋初试啼声(第1页)

青丝藏锋初试啼声(第1页)

青丝藏锋,初试啼声

哑仆石秀带回张清遇险的消息後,琼英明显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紧迫感。时间不等人,前方的变数需要後方的信息来支撑判断。

她加快了“同信会”的运作。通过石秀与赵大丶孙二等人单线联系,一套简单有效的消息传递和奖惩机制逐渐成型。她并不需要他们去刺探军国机密,只要求他们将日常所见所闻中不寻常的细节上报。

起初,传来的多是些市井流言丶邻里纠纷。但很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开始浮现。

货郎孙二报告,近来有几批操着河北口音的生面孔在郓城出现,出手阔绰,却不像寻常商旅,常在酒肆茶馆打听梁山泊旧寨和周边地形。

乞儿小七的手下发现,城东那家“顺风”货栈(李逵等人撤离後已基本闲置)附近,夜间偶有不明身份的人影窥探。

客栈夥计周五则留意到,有两个自称是东京来的绸缎商,对前线战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多次向过往客商打听征讨王庆的细节,尤其关注梁山将领的伤亡情况。

这些信息单独看似乎无关紧要,但拼凑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暗流涌动的图景。有人在关注梁山後方,有人在打探前线军情。是田虎的残馀势力?王庆的探子?还是……朝廷其他派系的耳目?

琼英将这些信息一一梳理,让石秀想办法传递给前方的张清。她不知道这些信息能起到多大作用,但多一分警觉,或许就能少一分危险。

同时,她的腿伤已基本痊愈。她开始恢复“安郎中”的身份,但不再固定坐堂,而是时而出现在码头给苦力们义诊,时而深入陋巷为贫民看病。她在践行医者仁心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报网络渗透到更广阔的角落。

这一日,她正在码头给一个发烧的孩童诊脉,忽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背上插着令旗丶风尘仆仆的传令兵纵马驰入镇中,直奔县衙而去,引得衆人纷纷侧目。

“是前线的军报!”有人惊呼。

琼英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继续为孩童开方。但她暗中对不远处的赵大使了个眼色。赵大会意,悄然跟了上去。

傍晚,赵大带回消息:传令兵带来的是捷报,梁山军在某处关隘大败王庆一部,斩首数千。但赵大还打听到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在此战中,张清将军再次立下大功,以飞石连伤王庆麾下数员偏将,但自身也被流矢所伤,伤势不明。

又受伤了?

琼英拈着药方的手指微微收紧。这次是流矢,上次是伏击……他的处境似乎比想象中更凶险。是王庆那边有了针对他的办法,还是……另有隐情?

一种想要做点什麽的冲动在她心中涌动。她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消息,收集情报。她需要更主动地介入,至少,要确保张清能活着回来,完成他们那“第三条路”的约定。

几天後,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形。

她让石秀找来了一套质地稍好丶符合她目前“安郎中”身份的青布长衫,又精心调制了一些具有染发效果的药汁。对着一方模糊的铜镜,她小心翼翼地将药汁涂抹在自己的头发上。

数日後,那一头如瀑青丝,竟化作了与她年轻面容略显不符的丶颇为自然的灰白之色。她又用特殊的胶脂轻微改变了眼角的轮廓,使其看起来带上了些许风霜的痕迹。

当她再次出现在哑仆石秀面前时,石秀惊得瞪大了眼睛,半晌才反应过来,笨拙地比划着:“像……换了个人……老了许多……”

琼英对着水盆照了照,镜中的人,俨然一位年约三旬丶面容清癯丶带着几分儒雅又透着几分神秘感的文士。虽眉眼间依稀可见原本的轮廓,但气质已截然不同。

“从今日起,没有‘安郎中’了。”琼英淡淡道,“只有游方道人,道号……‘青石子’。”

她需要一个更能接触核心圈层的身份。“安郎中”的名声局限于底层,而一个有些道行丶能言善辩的游方道人,则更容易引起某些人物的注意。

她选择“青石子”这个道号,隐隐带着对张清“没羽箭”的呼应,亦是她内心的一点隐秘念想。

“青石子”道人很快便在郓城县及周边地区有了些名气。他不仅精通医卜星相,偶尔还能说出几句令人深思的偈语,对天下大势似乎也有独到见解。他行踪飘忽,时而出现在文人雅集,时而在茶馆与人论道,时而又为某些乡绅豪强“指点迷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