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不识君的诗句 > 第 72 章(第2页)

第 72 章(第2页)

母後转过身,眉眼间仍是记忆里的温柔,笑着指了指石桌上的点心:“胤儿过来,这是你最爱的枣泥糕。”

李胤走过去,拿起一块,糕点的甜香扑鼻而来,放入口中,细腻的枣泥在舌尖化开,甜得恰到好处。他满足地眯起眼,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的餍足神情。

待咽下点心,他擡头看向母後,犹豫了片刻,还是试探着发问:“母後,您希望我成为一个什麽样的王?”

母後闻言,手中的团扇顿了顿,随即放下扇子,伸出右手轻轻拂过他的鬓角,指尖带着熟悉的暖意:“我希望殿下,能成为具有慧眼的王。”

李胤站在一旁,竟像是个旁观者,看着年少的自己皱起眉头,脸上满是疑惑,那时的他,尚不懂“慧眼”二字究竟意味着什麽。

母後并未责怪这份懵懂,反而拉过他的手,耐心解释:“胤儿,帝王总站在最高处,宫殿的琉璃瓦会挡住视线,宫墙的朱红会隔开距离,若不多加留意,便很难看到底下百姓的生活。他们的饥寒丶喜乐,都该在你的眼里。”

年少的李胤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拿起一块枣泥糕,小口咬着。那时的他,眼里似乎只有手中的点心,全然没察觉到母後说话时,眼底一闪而过的担忧,那担忧像湖面的涟漪,轻轻漾开,却藏得极深。

母後的目光投向远处的湖面,湖水澄澈如菱花镜,映着岸边的垂柳。

她喃喃说道:“我还希望你能成为耳朵敏锐的王。朝堂上的声音太多,有人大声奉承,有人高声辩驳,可那些真正重要的话,或许藏在低眉顺眼的臣子口中,藏在市井百姓的闲谈里,不能只听见在你面前大声喧哗的人说的话。”

“儿臣知道!”年少的李胤擡起头,脆生生地接过话,“夫子说过,不管高低贵贱,都要多多体恤百姓,也要多听大臣们的话,但要分清忠言和奉承,不能被好话迷了心!”

母後看着他,眼底的温柔又深了几分,她掏出手帕,轻轻擦去他嘴角沾着的点心渣,声音软得像棉花:“傻孩子,不止如此。你要把每一个人,都当做太子该守护的百姓来守护,不分亲疏,不论地位。能答应母後,成为这样的王吗?”

“我答应……”年少的李胤用力点头,可话音还没落下,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模糊的呼唤,那声音像是从遥远的时空飘来,带着焦急:“殿下,殿下……”

紧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袭来,眼前的凉亭丶母後的身影瞬间破碎,如同被投入水中的墨画,晕开一片混沌。李胤只觉得自己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天旋地转间,他猛地睁开了眼。

入目的是熟悉的帐顶,绣着缠枝莲纹样,而床边,罗三瑥正俯身看着他,眉头紧蹙,眼底满是焦急。李胤张了张嘴,想说话,却发现嗓子干哑得厉害,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

“殿下您醒了!”罗三瑥见他睁眼,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忙起身转身,快步走到桌边,端起早已温在炉上的茶水。

她小心翼翼地扶李胤坐起身,在他背後垫上软枕,又用小勺舀起茶水,递到他唇边:“慢点喝。”

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干涩的感觉渐渐缓解。

李胤喝了小半杯,才缓过劲来。他看着眼前的罗三瑥,眼底还带着刚从梦境中挣脱的迷茫,声音依旧沙哑:“罗瑥,你说……人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该相信谁的话?我一直坚信的事情,如果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该怎麽办?”

罗三瑥心里一沉,她知道李胤说的是那个孩子的事,如今木已成舟,再多的解释和挽回都显得苍白,她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劝慰,只能沉默着,轻轻握住他的手。

李胤没有得到回应,却像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绪,又轻声问道:“当所有的事情都寸步难行,往前是迷雾,往後是悬崖,到底该怎麽办?”

看着眼前褪去威严丶只剩脆弱与迷茫的殿下,罗三瑥的心头涌上一阵心疼。

她往前挪了挪,伸出手臂,轻轻将李胤抱进怀里,手掌温柔地拍着他的後背,声音放得极软:“殿下,我爷爷曾经说过,人在悲伤的时候,心就像被蒙了一层雾,看不清方向,也会怀疑身边的一切,这不是你的错。”

李胤靠在她的肩头,鼻尖萦绕着她身上淡淡的兰花香,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他擡起头,看着她的眼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内心悲伤就会怀疑一切……那现在,就靠你了。用快乐让我摆脱这份怀疑,好不好?”

罗三瑥看着他眼底的期盼,无奈地笑了笑,眼底却满是温柔。她微微低头,唇轻轻碰了一下李胤的耳垂,那触感轻柔得像羽毛拂过。做完这个动作,她才擡眼看向他,轻声问:“可以了吗?殿下。”

李胤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惊喜,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扬起一抹真切的笑意:“真是……你这一下,我现在快乐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