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言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既有对意境的深刻理解,又有具体可行的技术实现路径。他操作粒子系统时那种行云流水的自信和眼中闪烁的光芒,是僞装不来的专业热忱。会议里的其他专家频频点头。
馀母听着,镜片後的目光虽然依旧严肃,但那份刻意的疏离下,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和惊讶悄然滋生。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和专注,远超她的预期。
随着项目推进,线上沟通已无法满足细节打磨的需求。徐言周末需要到省文化馆的项目中心进行现场调试和协同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与馀母线下接触的机会。
一次关键的现场调试,针对《游子吟》的意境呈现。徐言熬了通宵优化“临行密密缝”的粒子表现,试图用极其细密丶交织穿梭的暖金色粒子流,模拟母亲灯下缝衣的专注与绵绵爱意。但由于参数过于复杂,系统出现bug,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徐言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一遍遍尝试,连午饭都忘了吃。
馀母和其他几位专家中午回来,看到徐言还在埋头苦干,旁边放着冷掉的三明治。馀母本想径直走过,但看到徐言专注的侧脸,微微泛青的眼眶,还有屏幕上那不断调试却始终不尽人意的丶试图表现“密密缝”的粒子流……她的脚步顿住了。
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倒流。她看到了很多年前,那个还在念小学的馀一。有一次学校科技节,馀一迷上了组装一个复杂的太阳系模型。他也是这样,不吃不喝,小脸紧绷,一遍遍调试着星球轨道的小电机,因为一点小问题就倔强地不肯放弃,那股专注和执拗的劲头,和眼前的徐言何其相似。
馀母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一下。她记得那时自己虽然觉得孩子太较真,但更多的是心疼和一丝骄傲。她默默地走到茶水间,泡了一杯温热的蜂蜜柚子茶,轻轻放在徐言手边,声音比平时温和了许多:“先喝点水,休息一下再看。调试不急这一时。”
徐言猛地回过神,看到手边的茶和站在一旁的馀母,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谢……谢谢张教授,我……我马上就好!”
他端起温热的杯子,一股暖流从手心蔓延到心里。这不是客套,他能感觉到那份细微的丶真实的关心。
馀母没再多说,只是看着屏幕上那团混乱的粒子,罕见地主动提了个建议:“‘密密缝’……重点或许不在‘缝’的动作有多密,而在于那份专注和情感的‘绵密’。粒子穿梭的轨迹可以更‘柔’丶更‘缠’一些,像无形的线,而不是机械的针脚?”这个建议,不再仅仅是学术的指导,更像是一种基于共情的点拨。
徐言眼睛一亮:“对!情感绵密!我懂了!”他立刻坐下,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整参数。很快,屏幕上杂乱的金色粒子流变得柔和丶缠绵,如同温暖的光线在母亲与游子之间无声流淌,那份含蓄而深厚的母爱意境瞬间饱满起来。
馀母看着屏幕,又看看徐言豁然开朗的丶带着纯粹喜悦的侧脸,镜片後的目光柔和了许多。这个小插曲,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一圈温暖的涟漪。
经过数月的紧张工作,《古韵新生》项目终于迎来了最终的验收展示。地点在省大剧院的多功能厅,台下坐着省市领导丶文化界专家和媒体记者。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徐言的粒子流视觉盛宴徐徐展开:
>《枫桥夜泊》:寒江孤影,霜月交辉,乌啼光点如叹息。
>《使至塞上》:大漠无垠,孤烟擎天,苍茫雄浑撼人心魄。
>《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月光倾泻,静谧中蕴含永恒哲思。
>《游子吟》:暖金色粒子如丝如缕,温柔缠绕,将“临行密密缝”的母爱诠释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意境都通过流动的粒子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现代科技与古典诗词完美交融,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沉浸式体验。展示结束,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评审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这是“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标杆之作”丶“技术与艺术深度结合的典范”。
徐言作为主设计师上台致谢。聚光灯下,他穿着得体的西装,清俊的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眼神明亮而自信。他简短地感谢了项目组的信任与合作,特别提到了张玲艳教授在诗词意境理解上给予的关键指导(这是事实)。
台下,馀母张玲艳坐在专家席上,看着台上光芒四射的徐言,听着周围人对他的赞誉,心中百感交集。那个在自家客厅被斥责“不知廉耻”丶面色苍白的年轻人,此刻站在省级文化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用无可辩驳的才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想起调试时他专注的侧脸,想起他熬夜後泛青的眼眶,想起他因为自己一句点拨而露出的纯粹喜悦……更想起儿子馀一小时候,那个为了一个目标倔强不服输的小小身影。
两幅画面在她脑海中重叠。她不得不承认,这个叫徐言的年轻人,不仅才华横溢,更有着和自己儿子相似的丶对热爱之事近乎执拗的专注和纯粹。这份纯粹,她曾在馀一身上看到,却因为後来的严苛要求和观念冲突而渐渐遗忘了。
一股酸涩而又温暖的洪流涌上心头,眼眶微微发热。她看着台上鞠躬致谢的徐言,又看看坐在不远处观衆席上丶正专注望着徐言丶嘴角带着骄傲笑意的儿子馀一……她心中那堵顽固的冰墙,在才华的光芒和这份被唤醒的丶关于“纯粹”的记忆面前,终于彻底崩塌,化为涓涓细流。
项目庆功宴上,馀母没有躲避。她端着酒杯,主动走向正在和项目组成员交谈的徐言。徐言看到馀母走来,立刻站直身体,有些紧张:“张教授。”
馀母看着眼前这个清俊优秀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一个久违的丶带着真诚温度的笑容,不再是之前的严肃或疏离。她举了举杯,语气温和而郑重:“徐言,项目非常成功,你的设计……非常了不起。辛苦了。”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最终轻声补充道,“……馀一……眼光不错。”
这句话很轻,却像一道暖阳,瞬间照亮了徐言的心田,也标志着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坚冰,在才华与时间的共同作用下,终于消融殆尽。馀一站在不远处,看着母亲脸上那久违的丶带着温度的笑容,看着徐言眼中闪烁的惊喜和释然,心中那块悬了许久的巨石,终于稳稳地落了地。属于他们的春天,似乎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