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桃”刹叶叫她,她方才清醒,她是困了,差点打个盹,她说:“是奴婢不好,奴婢退下了。”
“留下陪我”刹叶说“今晚留下陪我。”
她的脊背一紧,回答道:“诺”
刹叶说:“你若是困了就去床榻上睡。”
元桃略做迟疑,背过身将外袍脱了,只着里裳,用房间里的水简单梳洗,然后爬上了床榻。
刹叶熄灭了灯。
屋子顿时漆黑不见五指,元桃的心剧烈的跳着,她听见窗幔被刹叶掀开,继而他躺到了她身边,她能够闻到他身上的熏香味,那是吐蕃特有的异香,格外浓烈,似是将她包裹起来,浓烈而又令人心安。
而刹叶只是躺在她身侧。
她能听见他虚弱的呼吸声,能够感受他身上冰冷的温度,她不知怎的,心上像是爬满了蚂蚁,本是痒的,可那蚂蚁却像是会咬人,隐隐的疼。
“殿下”
“嗯”
“殿下”
“怎么了”
“殿下”
“我在这里呢”
她一遍一遍叫他,而他也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回应着。
这日,李绍得圣人召唤进勤政楼奏事,他时任单于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并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虽为遥领,但却要例行公事向圣人禀报,也算是课业的一部分。
李绍午后三刻进的勤政楼,出来时候天已经黑了,宫婢门正在纷纷点上夜灯,夜里风起吹落枯叶,挂在房檐上的玉制占灯铎发出冷冷声响,他感觉到凉意,抬头看那窄窄的天,夜幕星河,寒星闪烁,围绕在明月周围。
他秀美的脸上神情仍旧淡漠,抬头望月,继而垂下眼帘,似乎是想起自己早已经逝去的生母杨氏,又似乎是忆起那个养育自己成人的前皇后王氏。
罢了。
他觉得自己有些优柔,不由略做苦笑,低头速速向宫门外走去。
“忠王”
身后有人唤他,他驻足回头,见是宦官冯元一,方露出微笑,面容和霁道:“二兄”
冯元一五十多岁的年纪,面白无须,虽是宦官,却身材高大壮硕,他是圣人身边最得宠的内臣,曾跟随圣人两次政变,功高劳苦,虽得宠,却从不见骄色,为人谦逊,待人亲和,颇有美名。
李绍称他做二兄,如此礼遇尊重,足可见冯元一恩遇之隆,地位之高。
“忠王真是好腿力。”冯元一说“老奴年纪大了,差点就要追不上忠王的脚步了。”李绍虽然尊重他,称为二兄,但冯元一并不恃宠而骄,反而谨言慎行。
李绍笑说:“二兄打趣我了。”又说:“这么寒冷的天气,二兄追出来,定是有什么话要同我讲吧。”
冯元一说:“忠王聪颖。”话锋一转,说:“忠王近来有听说吐蕃王子宅中的事吗?听说哪里热闹得紧。”
李绍目光一沉,猜到冯元一所来为何,并不欺瞒,坦然地回答:“略有耳闻。”
李绍坦然相待,冯元一自然也就不兜圈子,直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圣人富有四海耳聪目明,有些事想不予追究,可只当做乐子听一听,做个玩笑,但若是做过头了,那可就不一样了。”
冯元一缓慢地说:“忠王应当知道圣人最忌讳什么。”
一字一句皆是敲打。
见李绍敛着眼眸沉默不言,冯元一继续说:“近来吐蕃频频侵扰边境,瓜州战火几燃,甘州、凉州、河州、鄯州都已残破不堪,圣人早生诛灭之心,长安城中,圣人脚下,那个吐蕃人达赞公然在府中蓄养貌美妓子,大肆拉拢朝中权贵,已然触及圣上逆鳞。”
冯元一说到此处戛然而止,只是轻轻拍了拍李绍的肩膀,而后施了一礼,说:“老奴想要说的话已说尽,就不叨扰忠王了。”他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下来给李绍披好,关切地说:“起风了,夜里凉,忠王千万要记得多加衣物,莫要染了风寒。”说完转身离去。
夜色笼罩着李绍平静的面容,竟令人一点瞧不出他此刻的心绪。
他看着冯元一走远的背影,蓦地,也转身继续向宫门走去。
……
宫门外,裴昀正在马车里等候,因为时间太久了,他忍不住打瞌睡,倚靠着窗户几度打盹。
忽然车门被推开,冷风灌了进来,裴昀一个寒颤,登时清醒了过来,只见李绍披着披风,带着一身冷意的弯腰进来。
“回忠王府”李绍淡淡地吩咐车夫,然后取下披风坐在软垫上,他伸手在炭火盆前烘手,似乎是有些冻僵了。
裴昀记得中午和李绍来时,李绍身上还没有这件披风,问道:“殿下什么时候多了个披风?”又说:“是圣人赏赐的?”
李绍烤着手,摇头拒绝了裴昀递过来的水袋,淡淡地说:“是二兄给的。”
冯元一?裴昀疑惑道:“他为什么会给您披风。”
火光照着李绍冷淡的眼睛:“吐蕃王子宅的事情已经走漏到了圣人耳朵里。”
裴昀大惊,手里的水袋险些掉在地上:“圣人知道太子的事了?”
李绍摇了摇头,道:“未必,想必圣人对达赞这些年私下做的那些事情早就有所耳闻。”
裴昀倒是不意外说:“这是难免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达赞几次扩建吐蕃王子宅,又在这皇城脚下,圣人不可能不知道,只不过不想追究罢了。”又道:“不过这次冯元一怎么会突然提及。”
李绍看着自己烘热的手,渐渐从寒冷中换和过来,也有了几分血色。
他收回了手,道:“自然是圣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