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九零知青子女回城免费阅读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谢谢。”孔小月看着徐荷叶,眼里都是羡慕,“徐荷叶你好厉害。”

“没事。”徐荷叶嘴里说着没事,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她道:“你还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孔小月:“那你能帮我讲讲这整首诗说的是什么吗?”

徐荷叶点了点头:“根据诗词的意思大致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担忧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走茅草的无奈,第三段写雨夜屋里漏雨的痛苦。

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全诗的升华,诗人由己推人,自己没有好屋可住,却也希望全天下和他一样的贫寒人士都能有屋可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地。所以杜甫也被誉为现代派的伟大诗人。”

孔小月手下不停,快速誊抄着。知道意思后,再要背诵全篇就会容易徐多。

徐荷叶看着孔小月,就仿佛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她想了想,建议道:“孔小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不通确实是个很麻烦的问题,但既然不想放弃学业,咱们就只能咬着牙坚持。

我建议你可以去书店或者废品店买个新华字典,每次上课之前先把不认识不确定的字词读音标注好,提前预习,这样上课时才不至于什么也听不懂。”

她前世就是这样,一边自学,一边努力学习扈城话,用了两年多(前世留了一级)时间硬生生把学习啃了下来,最后顺利考上了高中。

像他们这样的回扈知青子女其实是没有退路的,不努力考高中读大学,将来就只能进工厂打工。

打工攒不下钱,更买不起房,就算他们有扈城户口,也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客。

好的工作都要求学历,本来七七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初中生高中生的学历就贬值过一次。

等到九九年大学扩招,大学生成批成批出来,职场上就更没有初中生或者高中生的出路了。便是这个时候,很多初中生想要去考的中专,都没有成长空间。

被时代裹挟着前进的他们,根本没有与时代的洪流抗争的资格。他们能做到只有顺应潮流,努力舀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瓢水。

上课铃声想起,徐荷叶集中注意力,再次沉浸到学习中。就算这些课本她前世都学过,也不意味着她就可以轻忽大意,不把学习当一回事。

学习

孔小月见状,也把注意力拉回到课本里。

第二节课依然是语文课,倪壮老师讲的依然是这首诗,不过是发散了讲,从诗词讲到诗人的生活背景,再到社会环境,再讲到与杜甫同期同样出名的其他诗人。

他的知识面很广,讲故事般,听得很有意思。

徐荷叶一心二用,一边听讲,一边抄写。

孔小月听得半懂不懂,茫然地看了眼老师和教室里的同学,最后又把目光落在徐荷叶身上。最后还是决定学着徐荷叶动作做事——默读诗词,抄写诗词。

后半节课,徐荷叶合上课本,开始默写整首诗。写完,她打开课本,对照看了看,确定写的诗词准确无误,这才放下手中的笔。

这时也到了下课时间。

闹铃响起,徐荷叶起身去了趟厕所,然后出了教学楼,在教室门口的操场走了两圈,活动开身体,回到教室准备下节课。

上课表她早就抄好了,接下来的两节课都是英语课。

英语老师叫何双,黑卷大波浪,一袭米黄长裙,脚下踩着高跟鞋,是个看起来摩登又文艺的年轻女人。

幸运的是,她是用普通话讲课的。

初二下学期的英语并不算难,再加上徐荷叶提前预习过,因此很顺利地就跟完了全程。课间十分钟她也没浪费,干脆拿来抄写单词了。

惯例,抄写之后再从头到尾默写一遍,对了课本,没有错漏。徐荷叶嘴角微微翘起,浮起一个淡淡的笑容。

中午在食堂吃饭,下课铃声一响,老师叫了下课后,徐荷叶立马从桌洞里拿出饭盒和水杯冲向学生食堂。至于粮票,她早就揣在了兜里。

徐荷叶跑得快,赶在大部队前来到了食堂,因此只排了几个人就顺利打到了饭菜。

找了个空位坐下吃完饭,在食堂门口的水池把碗筷洗干净,然后又去开水炉边接了满满一杯开水,才慢慢往教室那边走。

一边走还一边欣赏校园里种植的花草树木。

大城市确实不一样,小地方的学校还破破烂烂时,大城市的学校里已经开始讲究绿化和植树。徐荷叶从林荫道走过,道旁种植的广玉兰已经开花了。

雪白的,如荷花般,亭亭立在枝头。风吹过时,还有一阵阵淡淡的芳香。树下还有木头做的靠椅,徐荷叶定定看了两眼,坐了下来。

闭着眼睛小憩了半个小时,然后才回的教室。

一上午的专注学习,她需要把头脑放空一下,才有精力应对下午的学习。

回到教室,孔小月正在抄写英文单词,徐荷叶撇了一眼,发现她在那些单词上头写了一串的中文注音。

比如goodorng,早上好,她标注的就是“顾得,摸儿宁”。

发现了徐荷叶的目光,孔小月有点窘迫,小声解释道:“我老记不住读音,就用中文标注了下。”

徐荷叶翻开书,找出一个注音的生词,给她看了看,“我也这样。”

孔小月瞬间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初来扈城,语言不通,学习进度落后,还留了级,由原来老家学校的优等生沦为现在的后进生,孔小月很难不自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