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六七十年代,这种想法想都不要想。不单是因为那时候计划经济,更因为那时国有厂效益好,自己的单子都做不出来,哪里会借给外人?
地利,扈城是个很开放也很包容的城市,市民普遍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这里更是时尚的前沿。
他们的销售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这座城市,还可以以扈城为辐射点,将假领子推销至全国。
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只要说一声这是扈城人都喜欢的衣服,大家便天然多了一份好感。
至于人和,她有小姨,有小舅舅,如今还有这么多零售商。
“小姨,现在才是开始。等到这些零售商做起来,来咱们这里批发的人会如井喷般增长。”
“这些人里,肯定会有不满足于只从咱们这里批发自己零售的人,他们一定会发展下线,做二道贩子,从咱们这里低价拿货,以一个略高一点的价格批给那些零售商们。
如果咱们的产量跟不上,将会损失这一大片的市场。他们为了挣钱,一定会去找其他货源。”
“当然,他们一定会来找您谈价格,您告诉他们,现在定的批发价降不了,但咱们可以让利。
如果他(她)每天能从咱们这里拿超过三千块钱的货,我们可以以每两百块返利十块的优惠让利。
如果他(她)一天内能拿超过五千的货,我们可以给他返利二十。一天内拿的货超过一万,我可以返利五十。”
“但是这样能挣钱吗?”董杏花非常迟疑。她看着眼前这个满眼都是野心的女孩子,再也无法只把她当作一个小孩子了。
“能。”徐荷叶点头,“小姨您先谈着,我估计这中间还得扯皮,但这是我的底线。而且这个生产线要想租下来最快也要天。这天,刚好可以验证我的想法。”
“如果明天就有人来找您谈中间批发的事,那么生产线就要开始租起来了。”
董杏花捂着怦怦乱跳的心脏:“行。如果明天真的有人来谈中间批发的事,那咱们就去借生产线。”
徐荷叶点了点头:“还有面料。”
“面料也需要提前准备起来,咱们买回来的这六十袋碎布头现在看着多,等到批发生意做起来后,就不算什么了。”
“好。”董杏花咬了咬牙,“我拼了。”
买生产线
姨甥俩开始吃饭,董杏花又问:“既然决定找生产线,那这边还要加人吗?”
“加。”徐荷叶点了点头,“租生产线需要时间,但就目前的生产量而言,很快就连现有的这些零售商都要供应不上了。”
“行,我知道了。”
第二天徐荷叶去上学,她还有一周时间才放寒假。另一边,董杏花去了老教堂,她先把假领子工坊招人的消息告诉大家后,就在老教堂等。
她在等,等一个来和她谈中间批发的人。
日至西天,董杏花将手头的假领子收尾,站起身,看了看老教堂外原本杂草丛生如今却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实的地面,长吁一口气,心底不知道是放松还是遗憾。
眼瞅着一天将近还没人来,估计今天都不会有人来找他们谈中间商的问题了。没人来,就不需要扩大规模租生产线,只要把手头这些货做好卖出去,就是现成的利润。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只能挣点小打小闹的钱,大头还是属于那些有生产线的工厂。
她一边保守,觉得只要能保住手头现有的钱就好;一边又觉得惋惜,就像徐荷叶说的,这门生意是他们发现的,是他们开始的,也是他们做起来的。
董杏花心底蠢蠢欲动,十分不甘,她不由得想起昨夜临睡前荷叶说的那句话。
生产线,租了!
凭什么挣大钱的不能是他们?
不冒次险,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董杏花越想越觉得好笑,她突然发现不止外甥女,其实她自己也是个冒险主义者。
就在她下定决心不管有没有中间商,都要去租生产线时,昨天买了丝绸假领子和小发饰的大姐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还好,还好,你们还没走。”大姐顾不上喘气,忙道,“小老板,我来批货。”
董杏花出面招待:“大姐,小老板现在不在,您要批货可以找我。”
“哦哦。”大姐点了点头,“那你能联系上小老板吗?我有点事想和她商量。”
她来了两次,也知道这里所有人都是员工,真正的老板是那个年纪小小,看起来一点都不像老板的小老板。
不过这小老板看着年纪小,做人做事可一点都不好含糊。昨天有零售商看她年纪小,还想糊弄她拿个便宜价,结果人家和他绕七绕八,愣是没松一句口。
大姐就知道这姑娘不是一般人。
也对,普通孩子,谁能把一群长辈组合到一起帮她干活?所以这代理之事,她觉得还是要和真正的老板谈。
大姐是个脑子很活络的人,昨天她零售,有几个人找她明里暗里试探她的拿货地时,她就动了做这个二道贩子的念头。
她不会把拿货地告诉他们,这可是她挣钱的秘诀,但她可以多批一点,让他们从她手里拿货。
本来一早就该来拿货的,之所以来得这么晚,就是因为她把所有想拿货的人聚集到了一起,统计好拿货量,货量大才好和老板商量价格。
董杏花见大姐欲言又止,意识到了什么。
她道:“大姐,我外甥女很忙,把批发的事全权交代给我了,平时这些事儿都是我在处理。您有事和我说就行,基本我都能确定。实在确定不了的,回头我再和她说,让她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