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一个妹妹,吃了多少苦头,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若她有什么事,我哪里有命活,殿下,这是也要逼死臣啊。”
说完,他也跟在蓝姝身后跳了水。
太子被两人连番轰炸,百口莫辩,一张脸气得通红,只说了句,“本宫不曾逼迫。”
底气实在不足。
想到杜学义还给他扣了个不敬圣意的帽子,又重复了一遍,“本宫没有逼迫。”
人们在不清楚内情时,总会习惯性地相信弱者。
和太子相比,卫清晏自然就是百姓眼中的弱者,且太子和她在此说话是事实,卫清晏跳水更是事实。
加上太子先前的确嚣张地说了那些话,狡辩起来就有些苍白无力,这些在百姓看来都是心虚的表现。
是以,这件事被百姓传开时,都偏向了卫清晏。
第二日早朝,王刚正受容王示意,一身绯衣上朝,弹劾太子藐视圣意,目无尊长,威逼良家女子。
太子昨日回去便料到有这一遭,早早让谢家联合了他阵营的官员,为自己洗白。
却不想,反而惹来更大的祸事。
鱼儿上钩了
有官员呈上一封密信。
密信内容是太子告诉废后,护国军被他留下八万在乌丹,只让卫清晏带了两万护国军回京。
信中还说了卫清晏回京路线,以及他派暗卫一路跟踪。
笔迹确实是太子的笔迹。
那官员也是太子身边的少詹事徐大人,很得太子信任。
也因此,他的举报更有可信度。
太子大脑嗡的一声炸开,那信怎么会在母后的遗物里?
徐大人向来以他马首是瞻,怎会背叛他?
太子一党更是被这突然的一幕震得心神俱裂,纷纷怒视徐大人。
徐大人无视众人目光,跪地道,“臣昨日替太子清理废后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信。
臣是太子詹事府的人,当一切以太子为重,可事关护国军,臣的良心,让臣无法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加之昨日太子所行之事,让臣下定决心,将此信呈于陛下,还望陛下还护国军一个公道,以安抚大魏将士的心。
臣此举乃背主行径,自请发配荒地,请陛下成全。”
皇帝盯着手上的信,神情莫测,良久,他道,“太子还有何话要说?”
太子闻言跪下,“父皇,儿臣冤枉。”
杜学义曾几次听卫清晏说过,她怀疑太子与黄沙岭的事,也有干系。
没想竟是真的,他狂怒顿生,“臣记得清楚,当初的确是太子以乌丹边境不稳,担心乌丹再生野心为由,留下了八万护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