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丧失生育功能是什么情况 > 第七十二章 冰芯年轮(第1页)

第七十二章 冰芯年轮(第1页)

第七十二章冰芯,年轮

周诚其实并不太关心後续己方的验证行动会最终验证出什麽结果,不关心封建时代的人类文明能否産生出足够的二氧化碳最终为地球大气层带来足够巨大的,足以被遥远的外星文明探测到的改变。

在现阶段,这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只是,这个构思能否被验证。

周诚只是在现有前置条件下,提出一种符合前置条件的构思,然後无论被证明还是被证僞,都可以借助其结果反过来修正前置条件,然後以新的条件为基础,再度提出构思。

如此,一步一步向前,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缩小范围,最终逼近真相。

如果周诚构思出了一个看似绝妙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却没有任何验证的手段,无法证明也无法证僞,那才是遇到了麻烦。

而此刻,很显然,周诚所提出的两个关键点都是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来验证的。

刘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的精神便也振奋了起来。

匆匆收拾一番,两人便来到了一处会议室。等候片刻,召唤而来的相关学者便各自到位。

这些学者大概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种主要由地质学家与气象气候学家丶考古学家组成,第二种则主要由天文学家丶化学家丶空间物理学家组成。

在第一决策者的注视之下,周诚拿过了话筒。

“今天请大家过来,是有两件事情想要向大家求证。

第一件事情是,在处于封建时代的时候,我们人类文明的活动是否造成了理论上可以被遥远的先进外星文明通过观测手段观测到,以确认地球上存在智慧文明的,对于地球大气层的改变?”

因为在地球上,人类文明曾经真正经历过这个时代的缘故,这个问题似乎应该由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丶气象气候学家来回答。

在周诚提出这个问题之後,对应的老年科学家们低声议论了片刻,最终做出了答复:“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给我们一个标准。也即,哪种程度的影响,可以达到理论上的,被先进外星文明察觉到地球上存在智慧文明的程度?”

问题来到了观测天文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身上。

他们同样进行了一番讨论。在讨论了一番信噪比丶信号损失丶光学和红外望远镜的性能极限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丶星际尘埃云遮挡之类的可能对此造成影响的因素之後,他们做出了回答。

“以我们为例。

巅峰时代的人类文明,最远观测到过一颗距离太阳系约1000光年的系外行星,并通过凌日光谱法,大致测量了它的大气层各气体含量。

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比我们更先进的文明,会具备比我们更强的观测能力。哪怕距离更远,他们也能做到更为精细的,对目标行星大气层的观测。

但依据理论,我们发现,这种‘精细’,也存在上限。

原因在于,宇宙太空之中的干扰因素太多。一片星云,恒星的一次耀斑,乃至于周边星体的引力透镜效应,甚至于无处不在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过于微弱的信号‘失真’,永久丢失自身所携带的信息。

这个过程,与科技程度丶观测能力无关,因为哪怕你观测技术再先进,面对一个受到干扰,信息已经丢失的信号,也无法解读出什麽来。

信号‘失真’,与信号强度和距离相关联。

我们认为,在1000光年内,约0。1%幅度的气体含量异常可以被察觉,超出这个距离,便无法达到这种精度;

距离扩大到10000光年的话,那就只有约1。5%幅度以上的气体含量异常可以被发现了。”

周诚点了点头:“那就以一万光年的距离,和二氧化碳这种标志性气体为基准。我需要确认,封建时代的我们,是否为大气层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造成了不小于1。5%的提升?

巅峰时代的我们是否有过这方面的研究?有明确的数据吗?”

相关的科学家们低声讨论片刻,最终,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站了起来,做出了回答。

“有,但并不精确。大概的数据,依据不同的研究,大约在0。5%到7%之间。”

“差距这麽大?”

“是的。”

那名老者略微有些无奈:“封建时代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幅度……这个研究领域太冷门了,没有人专门去做的。

就算是科研资源极度充裕的巅峰时代,人们也只是在研究其馀课题的时候,顺带着研究一下。毕竟研究这个又没有什麽用……

从地质研究角度来看,所谓的封建时代总计不过区区两千年不到,时间太短,没有专门的研究价值。

从考古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含量提升与否,提升多少,最多对气候有点影响,这种影响能有多大还得具体商榷,对于历史走向影响太小,不会有人专门去研究。

从气象气候角度来看,原因与地质差不多,通常研究的都是以万年为最小单位的,地球整体的气候变迁,同样不会特意关注这一方面。

就算研究现代气候,研究二氧化碳含量提升对地球气候影响的,也是更加关注几万几十万年前与现代的气象对比。

封建时代作为一个小阶段,粗略研究一下就会掠过,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的。

就算新石器和旧石器时代都比封建时代更有价值,因为前两者时间更长。”

周诚轻轻点了点头:“那现在的我们有研究这个课题的能力吗?”

那名老者没有思考,便直接道:“有的。仍旧是那些手段,只不过聚焦于近两千年之内即可。

对于如此近距离的年代的研究,一些化石丶地质丶海洋沉积物研究手段就不好用了,不过还有两种手段比较合适。

一,南极冰芯。

二,树木年轮。”

周诚与刘玉对视一眼,各自松了一口气。

无论是什麽研究手段,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己方真的具备通过现代科技研究手段来精准确认它的能力,这就足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