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又一个气瓶被运过来,一个又一个的空瓶被带走。
这一层似乎塑料材质所构成的东西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两天之後,它的最高处已经达到了120多米,直径则达到了100米。
它甚至比它旁边的楼房还要高。
但就算如此,它也还未被充满,仍旧有大量存在褶皱的地方。
此刻明明是无风的环境,但因为过于巨大的体积,它仍旧在不断左右摇晃。
地上用于固定它的钢缆绷得笔直,不断伴随着它的摇动而发出嘣嘣声。
人们停止了向它充气,并将一份载荷放到了它下面。
那是由多台科研设备组合而成的,总质量达到了600馀千克的一组高空大气研究设备。
“释放倒计时,三,二,一,零!”
钢索陡然放开。在总体积高达几十万立方米的氦气的浮力之下,这个巨大的气球连带着下方的载荷一同升上了天空,越来越高,越来越高,一直到地上的人们再也看不见它为止。
此刻,通过氦气球下方搭载的摄像头,人们已经能看到地球的弯曲结构。
这意味着,此刻这颗氦气球的高度已经达到了一万米以上。
但它的升空仍未停止。
因为高空大气压力较低的缘故,原本瘪瘪的,不甚圆满的它,已经渐渐鼓胀了起来,真正呈现出了一颗鼓胀气球的模样。
它继续向高空攀爬。
地平线的弧度愈发明显。
两万米,三万米,一直到五万五千米,它才停下。
这里的大气压力仅有地表的万分之八左右。这里,已经穿过了大气层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到达了中间层。
这里是真真正正的高空。
便在这个高度,这台科研设备开始了工作。
它开始采集稀薄的空气,并使用内部搭载的设备研究它们的成分,再将数据传递到位于地表的科研人员手中。
同时,它的位置也并不是固定不动的。
哪怕是如此高空,也会有微弱的风存在。它便这样随风飘动,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不断对不同区域的空气标本展开分析。
而这样的高空探测气球,这支科考队总计准备了二十馀个。
一颗又一颗庞大的气球满载着人们的期望升到了高空。
地球另一处地方,一支科考队来到了某核试验场遗址。
这里曾经起爆过衆多核武器,并为这一片区域赋予了比其馀地方更高的背景辐射。
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在这里富集,并可能与大气産生交互,导致微量的这种物质进入到大气层之中。
这不会对任何生物体産生影响,因为它们太少了。但这却有可能导致穿过地球大气层的阳光産生某些细微的改变,从而成为遥远星空深处,某些不知名存在确认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的证据。
因为放射性同位素的不正常富集,意味着人工核裂变的存在。而这很显然意味着智慧文明的存在。
……
大洋之上,海洋之星号科考船仍旧在慢慢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