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每过去1。2个小时,周诚便会经历一次水星上昼与夜的循环。
透过舷窗,周诚清晰看到了水星那坑坑洼洼的表面,真切感受到了它的死寂与荒凉。
水星的自转极为缓慢。地球的365天是一年,同样以年和日作为类比的话,每一水星日的时长则是水星的两年。
这种缓慢的自转,导致它的一面长期面向太阳,另一面则长期背对太阳。
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最高温度能达到四百多摄氏度,背面最低则能降低到零下一百七十多摄氏度。
周诚便这样绕着水星运转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他向外释放了三颗水星卫星,以做未来的与地球通讯的中转之用。
同时,周诚还详细探测了水星的地貌,并将其数据发送回地球,让地球基地的人们进行分析,以确认最佳的降落地点。
总质量达到了一千多吨的希望号飞船一旦降落,便不可能再移动。这降落地点必须要精挑细选才行。
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周诚还开始对希望号飞船进行详细的检修和测试,以确认登陆反推火箭工作是否正常。
时间便在登陆反推火箭的不断调整和啓动丶关闭之中流逝。
等周诚终于确认了所有反推火箭工作正常,地球基地的人们也最终确定了降落地点在哪儿。
那是在水星的极地。那里有一处巨大的撞击坑,坡度平缓。希望号飞船如果降落到那里的话,不仅可以借助坑壁来躲避炽热的阳光和猛烈的辐射,还可以做到将太阳能电池板放在不远的坑外,便能获取到能源。
再说,据前期探测,这处撞击坑底部因为永久无法受到太阳照射的缘故,在那里存在着大量的水冰。
如果希望号飞船之中缺水的话,周诚可以较为方便的获得补给。
综合考虑种种因素之後,地球团队最终给出了这个答案。
那麽,是时候降落了。
希望号飞船再次啓动主发动机,开始减速。
丢失了速度,飞船便开始不断向水星坠落。
精密的控制之下,飞船最终在七个小时,绕行水星四圈多之後,完成了调整。
这一次降落,将会是整个航程的终点。
水星的地貌开始在周诚视野之中不断扩大。那起伏的山脉,凹凸不平的地表,随处可见的撞击坑等,清晰可见。
“幸好水星只有一层极为稀薄的大气,否则,这降落会更难,风险更大。”
周诚默默的思考着,全神贯注的控制着飞船。
在高度还剩下最後几千米的时候,反推火箭啓动,推动着庞大的船身骤然减速。
飞船继续慢慢下降,最终,稳稳的停在了那个撞击坑坑壁的一处平地上。
周诚始终提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