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吱呀吱呀碾过田埂时,舒月悄悄打量同行的伙伴。秦光辉正偷瞄季白莲的侧脸,这个憨厚的小伙大概没见过漂亮的女生;赵向晨则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山,他中山装口袋里露出半截钢笔,应该是某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
而温之远……舒月感觉肩头一沉。青年不知何时睡着了,脑袋歪在他肩上,呼吸间带着淡淡的薄荷糖味。舒月微微偏头,看见对方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扇形阴影,发丝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这距离近得能数清他的睫毛,温度透过衣衫传来,舒月心中泛起一丝微妙波动。他不动声色地调整姿势,让肩膀更舒适地支撑着温之远。牛车的摇晃仿佛成了摇篮曲,田间风声低语,温热的鼻息拂过他锁骨。
"看路!"
唐柏山的暴喝惊飞一群麻雀。前方土路突然变窄,道旁酸枣树的枝丫横伸过来。舒月下意识抬手要挡,却见温之远眼睛都没睁,随手折下一截树枝。
季白莲的惊呼声中,舒月与温之远目光相接。青年冲他眨眨眼,指尖一弹,那截树枝便旋转着落入路边的溪流。
这哪里是睡着了,这人从一开始就没睡。
舒月的神思在温之远投来的眸光里浮沉,既非烦躁亦非羞赧。
颈后肌肤无端泛起细密的酥麻,像被揉碎的月光渗入骨缝,连带着指尖都蜷起隐秘的震颤。
那人眼尾流转的光明明裹着灼人的温度,却在四目相对的瞬间化作雾凇凝结的疏离。
这种若即若离的博弈般的张力,犹如被月光浸泡的琴弦,每当温之远骨节分明的手掌虚虚擦过他手腕,都似拨动了一簇浸着雪水的松针,在他心口最柔软处荡开层层叠叠的涟漪,惊起胸腔里困兽般躁动的鼓点。
陌生的感觉让舒月不适应却又难以抗拒。难道变成人后的情感也变得如此复杂?他微微蹙眉,试图理清这纷乱的思绪,却发现越陷越深。
"到了。"唐柏山甩了个空鞭花。
前方土坯房前挂着盏煤油灯,灯影里站着个穿补丁衣裳的妇人,正用围裙擦手:"新来的知青同志进屋吃饭吧。"
饭桌摆在堂屋正中,粗瓷碗里盛着杂粮粥,中间一盆清炒野菜飘着零星油花。
舒月注意到大队长家父母坐的是唯二两张有靠背的椅子——这家人显然在村里有些地位。
大队长老婆给众人分粥时,特意往温之远碗底埋了块咸肉,却在看见他转手把肉夹给舒月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跳了跳。
70年代小可怜v重度颜控小知青4
"住宿问题得先说清楚。"唐柏山敲了敲烟袋锅,"知青点现在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知青点挤挤,打地铺或者你们现在老乡家住着,农忙完会扩建知青点;二是山脚有处空屋,就是六三年饿死过那家外来户……你们要是不害怕可以把那房子给你们住,房子是好的,打扫一下就能住。”
桌上骤然安静,季白莲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秦光辉的喉结上下滚动。
唯有舒月慢条斯理嚼着野菜,仿佛听见的是明早天气预告。
"我俩去。"
“我俩去……吧。”他们异口同声。
舒月是知道原主记忆中温之远就是去那个房子住的,回答也是知情才会这么说,他没想到的是温之远居然也会替他回答。
油灯爆了个灯花。
唐柏山脸上皱纹舒展开来:"不愧是读过书的,觉悟就是高。"
他摸出把生锈的钥匙推过桌面,"锅灶都是现成的,就是……"话没说完,窗外突然传来凄厉的猫叫,像婴儿夜啼般瘆人。
“你们其他人呢?”
其他人面面相觑,季白莲脸色苍白,他们既不想住鬼屋,也不想住老乡家。
唐柏山无奈:“说了你们这些娃子怎么不听呢,吃完了带你们看看知青点。”
知青点的景象比想象中更糟。
十平米通铺挤着五条汉子,汗臭味混着霉味扑面而来。
两个男知青看到这种环境心下一沉,互相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决定还是在老乡家挤挤算了。
季白莲倒是不用担心住处,女知青不多,住她一个也不算太挤。
徐新知——一个三十岁还戴着眼镜的老知青,正在补一件看不出颜色的衬衣。
知青的去向还是得给知青点长说一声的,唐柏山把他们自己的意思都给徐新知说了,徐新知推了推眼镜,点头表示理解。
不过他看向舒月和温之远时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诧异:"你们真要住鬼屋?"回应的是一阵窸窣响动。
角落里两个知青飞快交换着眼色,舒月分明听见"找死"的字眼。
温之远突然咳嗽了一声,靴子重重地踏在门槛上,目光锐利地扫向正在交谈的两位知青。两位知青注意到温之远的装束后,所有的私语声瞬间消失了。
去老屋的路上月光惨白。
唐柏山走在最前头,影子被拉长得像条扭曲的蛇。
穿过一片乱葬岗似的竹林后,三间瓦房突兀地立在荒草中,门楣上褪色的春联残片像干涸的血迹。
"就这儿了。"
大队长把煤油灯挂在门框上,"明天记得到仓库领农具。"
他转身时衣角带起一阵阴风,灯焰猛地蹿高又骤暗。
等脚步声彻底消失,两人对视一眼,再看看身后黑漆漆的瓦房,他们得庆幸大队长还给他们留下盏煤油灯。
温之远深吸一口气,推开门,霉味扑面而来。
里屋的土炕积了寸厚灰尘,不收拾没办法住人,舒月在周围转了圈,居然在后院找到个还有水的井,井边青苔斑驳,水桶摇曳,发出吱呀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