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琼台殿,林娇娇第一时间让阿静去请太史伯,特意叮嘱:“告诉太史伯,就说‘庆典筹备遇到难题,需与他商议礼制细节’,别让外人察觉异常。”
随后她又让零联系申侯的密使,申侯在镐京有个秘密联络点,设在城南的一家布庄,由他的远房侄子打理。
零的光影悬浮在案上,投射出镐京的势力分布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方势力:“太史伯已联络了三位老臣,分别是掌管典籍的召公、负责司法的尹公和管理民生的芮公,他们都明确反对烽火之事,愿意参与逼宫;申侯在镐京的私兵已增至两千人,都伪装成布庄伙计、农庄佃户,就等我们的信号;禁军统领李将军虽表面忠于周幽王,但他的家人因虢石父贪腐失去了城外的五十亩良田,他私下里对周幽王也有不满,或许可以争取。”
“争取李将军是关键。”林娇娇指尖轻叩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禁军掌握着王宫的守卫权,若是他站在我们这边,逼宫时就能减少很多阻力,零,你能查到他的家人近况吗?他的妻儿现在住在哪里?生活是否困难?若是能帮他解决田产问题,或许能让他中立,至少在逼宫时不阻拦我们。”
“已通过王宫户籍系统查到,李将军的妻儿住在镐京城外的李家庄,田产被虢石父的亲信张管事强占,张管事还将良田租给了自己的亲戚,只给李将军的家人留下两亩薄田,根本不够糊口。”
光影投射出李家庄的地图,上面清晰标注着李将军家的位置和张管事的住处,“申侯的人在农庄有眼线,可以让他们帮忙夺回田产,再以‘太史伯等老臣的名义’送还给他,同时附上张管事贪腐的证据,让他知道我们并非想谋反,只是想阻止周幽王胡闹,帮他报仇雪恨。”
林娇娇点点头,提笔写下一封密信,交给申侯的联络人:“告诉申侯,夺回田产后,不要声张,悄悄将田契送到李将军府中,就说是‘老臣们查明真相,为他讨回公道’,切记不要提及我的名字,以免引起周幽王怀疑。”联络人接过密信,小心地藏在袖口,快步离开琼台殿。
褒姒(十四)
刚安排好夺回田产的事,太史伯就匆匆赶来。
这位老臣穿着灰色朝服,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接到消息后立刻赶来的。
他刚走进殿内,就焦急地说:“姒夫人,周幽王已下令拨款五万贝币筹备烽火庆典,还说‘谁敢阻拦,就以抗旨论处’!昨日尹公因劝谏被周幽王罚了三个月俸禄,现在王宫内外都人心惶惶,我们必须尽快定下计划,否则半个月后,烽火一旦点燃,诸侯失去信任,西周就真的危险了!”
“太史伯请坐,喝杯茶慢慢说。”林娇娇给太史伯倒了杯热茶,递到他手中,“我已有初步计划,您看看是否可行。”
她从案上取出一张新造的纸,上面用毛笔写着详细的“逼宫步骤”:“第一步,让申侯在三日内夺回李将军的田产,争取他中立。
第二步,由您联络各诸侯国使者,以‘商议边境防务’为名,让他们在庆典当天‘顺路’赶赴骊山,实则是为了给周幽王施压。
第三步,等宜臼回援后,我们在骊山庆典上,先由老臣们劝谏,若周幽王不听,再让诸侯使者表态,最后由宜臼出示周幽王宠信虢石父、私吞赋税的证据,联合禁军和申侯的私兵,当场逼周幽王退位,让宜臼继位。”
太史伯接过纸张,仔细看着,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纸面,眼神里满是赞叹:“此计甚妙!这新纸果然好用,比竹简轻便百倍,书写也流畅。”
他抬起头,看向林娇娇,眼神里满是敬佩,“姒夫人不仅有智慧,还能造出如此好物,真是西周之幸!老夫这就去联络诸侯使者,确保他们当天能准时赶到骊山,另外,太子那边,老夫会派人快马送信,让他尽快回援,告知他这里的计划。”
送走太史伯后,零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几分急促:“申侯的密使来了,说申侯同意合作,但有两个条件:一是逼宫成功后,保留姜姓宗室在申国的兵权,允许申国自行管理边境事务;二是让他的儿子申伯担任禁军副统领,协助李将军管理禁军。”
“可以答应他。”林娇娇毫不犹豫,“只要能逼周幽王退位,保住西周,适当让步是必要的,但要明确告诉申侯,申伯担任副统领后,不可安插亲信,不可干预朝政,否则我们会联合老臣弹劾他,废除他的职位,另外,申国的兵权需受王室监督,每年需向王宫缴纳军备清单,防止他暗中扩充兵力。”
零立刻将条件整理成文字,传递给申侯的密使。
半个时辰后,密使带回回复:“申侯同意夫人的条件,还说会在三日内亲自监督夺回田产的事,确保李将军能尽快收到田契。”
接下来的十日,镐京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申侯的人在第三日深夜就夺回了李将军的田产,张管事被抓后,很快供出了虢石父贪腐的证据。
第四日清晨,田契和证据就送到了李将军府中,李将军虽未明确表态,却在第五日就以“整顿军纪”为由,将王宫西侧的守卫换成了自己的亲信,不再严格执行周幽王“严查反对者”的命令。
太史伯联络了七个诸侯国的使者,齐、鲁、晋、秦等大国都承诺会在庆典当天赶赴骊山,还会带上少量随从,名义上是“保护使者安全”,实则是为了协助逼宫。
宜臼也在第十日传来消息,说已安排好边境防务,让副将留守,自己带着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回镐京,五日后就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