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她的爱是 > 18 人送外号b王的帅气老板(第1页)

18 人送外号b王的帅气老板(第1页)

18人送外号“b王”的帅气老板

许之谦猜对了。

许教授“最新出版”的这本“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物,而是她女儿找人打印装订成册的。

骗许教授说书出版了。

许教授像她的爱徒许之谦一样,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就感觉不大对头。在四十馀年的学术生涯中,她阅读过的着作无数,自己也出版过不下十本书,其中几本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那些书都珍藏在她书房的书架上,从前能自由下地走动的时候,她时不时会拿出来翻看。

所以,她怎麽可能不知道正式出版的学术着作长什麽样子?

可是,自打她五年前结束退休返聘,彻底告别大学校园,她的学术出版之路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书桌上堆得高高的草稿,就像她本人一样,再也无人问津,无人追捧。

许阿姨的女儿帮她去学校走动,得到的回复是,同样的课题,许教授的研究不够深入,方法和思路都有些过时,相比之下,系里几位年轻教授的研究成果更加与时俱进,且与国际接轨。

时代瞬息万变,许教授不可避免地落伍了。

“我们很理解许教授还想在学术领域发光发热,但是实不相瞒,上次她退休返聘都是系里努力争取来的,其实她的身心状况已经不适合从事教研工作了,我们也很遗憾,既然她现在已经退休了,就在家好好休息跳跳广场舞吧,别折腾了!”系主任如是劝慰。

其实,系主任连同那几位年轻教授,都曾是许教授的学生。

许教授不服,她每天在家埋头改稿,上网学习,点灯熬油直至深夜,可修改了无数次的研究成果,始终得不到学校的背书,难以出版。

许教授开始变得孤僻,不爱讲话,甚至一度把自己的草稿锁在柜子里,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再触碰。

直至她诊断出抑郁症,女儿怕她想不开会做傻事,便自掏腰包,帮她“出版”了这本书。

首批印了二十本。

书拿在手里,许教授像许之谦一样,愣怔片刻,然後红着眼眶问女儿:“出版社只愿意帮我印成这样?”

“妈,最近经济不好,出版社的日子也不好过,以後我们再找机会出精装版好不好?”女儿含泪敷衍。

于是,许教授选择性忽略了装帧不够精美丶缺少排版和校对丶没有书号……这些明显反常的信号,像对待宝贝一样,嘱咐女儿把书放好,说等到老同事和学生来拜访的时候送给他们。

可是,许教授的老同事们都像她一样垂垂老矣,昔日学生也都疲于奔命,在各自的生活中焦头烂额,除了每年过春节前系里会派人来慰问,鲜有人再登门拜访。

後来,许教授的抑郁症躯体化越来越严重,每天僵在床上,连基本的吃喝拉撒都很难独立完成。

她再没提起送书的事。

如果不是许之谦今天突然出现,那本书大概率会像它们的主人一样,在冷宫里度过馀生。

……

许教授的女儿低头抹眼泪。

她正与上善若水的三个人在楼梯间聊天。

许教授今天话太多太兴奋,帮许之谦签过书後,便累得一歪头睡了过去。

她方才逮着机会一吐心声。

越说越心酸,三个人也跟着唏嘘不已。

可是,难过之馀,张陈玲思忖,他们又能做些什麽呢?

人一旦退休,便告别了自己从前扮演的社会角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闲人”,不再被需要,这种身份转变带来的阵痛和落差,几乎是每个退休老人都要经历的,有些人能够尽快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有些人却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和消化。

连自己那个没什麽追求的妈,陈红梅,在退休後都发过一段时间的失心疯,许阿姨退休前的人生履历如此辉煌,从衆星捧月的大学教授变成无人问津的暮年老人,她自然更难接受。

可惜,衰老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谁也逃不掉。

张陈玲无声叹息,眼神有意无意落在许之谦身上,发觉他神情有些恍惚,手里仍紧紧攥着许教授的那本书。

“65岁以上的老人中,每七个人就可能有一位患有抑郁症,但由于衰老本身,老人的精神问题变得隐秘而复杂,要解决这类问题,需从理解老人对衰老的无助丶恐惧开始……”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心理和生理共同作用的精神疾病,从生理层面来讲,抑郁症与大脑中的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化学物质的分泌水平不足有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