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固里,
各家菜地里,稀稀拉拉的可见农妇浇水淋肥的身影,忽听远道上,有牛车吱吱哟哟的响动。
一时擡了头望去,只见那两辆牛车一前一後,车上成堆码着的,竟是陶瓦!
“这拉的是谁家的瓦哪?”
“你们瞧,那牛车旁领路的,是不是那季家的胥女?”
季胥挎着两只空篮,擡着另只手,正给将车的僦人领路。
这两辆牛车俱是窑场的,专门拉瓦至买主家中。
“是了,是她!估摸得有千数片,怕要好几千钱吧?”
这季胥买的可够多,像那买个几十片补屋顶的,是不会派牛车来送的。
道旁畎田里的乡人都瞧了个仔细。
“快去看,你阿姊买瓦回来了!”
王利跑的喘吁吁,扶着门,向正在竈屋烧水的季凤报信道。
“在哪呢,在哪呢?算日子没这麽快呀。”
季凤拉上季珠,就跟着王利跑出去。
她原是烧水预备洗头的,一听信,水都烧热了,头也不顾的洗了,一颗心都要飞出来了。
“还在前头呢!还没过那蜂子坡。”
王利指着道,他们还遇上跑来的陈狗儿兄妹,二人俱是说瞧见了。
“才刚我和兄在山坡上顽,远远的就瞧见了,是两辆牛车。”
“对,後头拉着好多瓦!”
一齐人都沿路跑着去瞧,又有本固里好些孩童,见他们风风火火,也跟过来凑热闹。
一大夥孩子,在蜂子坡和季胥这行牛车迎上了。
季凤喜的嘴角快咧到眉毛了,挨在季胥旁边,不停的问东问西:
“阿姊,这真是咱家的瓦哪?
不是还没这麽快吗?这里得有多少?”
季胥都一一答了她,左右牵着两个妹妹,往家去。
王利丶陈狗儿丶陈穗儿那夥孩童,便新鲜的簇拥在牛车周围,用手去摸索那车架子,一路热闹吆喝着,
“瓦儿来,瓦儿来,瓦儿道上来——”
“瓦儿上梁来,瓦儿上梁来,堂屋大门开——”
嘹昂的童声,引的井边捣衣的妇人们擡起了头,向旁边的金氏笑道:
“你家二房的胥女买瓦咧!”
牛车直喇喇停在草屋门口,两个将车僦人忙着卸瓦。
吸引不少过路的同里乡民,荷锄挑担的,指点着手,说长道短,
“这瓦烧的好,光滑油韧,一看就是甘家窑场的。”
“他家牛喂的可真肥。听说牛都吃豆子呢。”
“连瓦当都齐全了!胥女,那上头啥字哪?”
“卖蒸饼可真挣钱,才多久就买上瓦了?咱们本固里住的起瓦房的,算算都没十户。”
“让一让,往边儿去!”
一人自人丛中挤撞着过,骂骂咧咧,
“没活儿干了,都杵这等布施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