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越走越浓,浓得能攥出水来,脚下的路也从泥土变成了青石板,石板缝里长着些灰白的苔藓,踩上去没声音,像踩在棉花上。李二柱走在最前面,手里举着引魂灯,橘红色的光在雾里散不开,只能照见身前两步远的地方,他时不时回头喊一嗓子:“大伙儿跟紧点,别走散了!”
吴水鬼跟在我旁边,手里攥着鱼叉,眼神警惕地盯着雾里:“这雾不对劲,比瓯江的江雾还邪乎,连风都吹不散,像是被人罩住了似的。”
我摸了摸怀里的枣木杖,杖头的石猴还是温的,没烫,说明暂时没有直接的邪气,但这死寂的氛围,比见着江魇还让人心里毛。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雾里突然飘来一阵香味,是糯米的甜香,混着点烧纸的糊味,顺着风往鼻子里钻。
“前面有村子?”秦秀才推了推眼镜,眯着眼睛往雾里瞅,“这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村子?”
又走了百十来步,雾里终于露出了屋顶的轮廓,是土坯房,屋顶盖着茅草,烟囱里飘着淡淡的青烟,看着像是有人住。可走近了才现不对劲——村里的房子没窗户,门是用木板钉死的,墙头上挂着些纸做的灯笼,灯笼上没画花样,就是白纸糊的,风一吹,纸灯笼晃悠着,像一个个站着的人影。
“这村子……邪门得很。”李二柱停住脚,引魂灯的光晃了晃,照见墙根下立着个东西,是个纸人,有半人高,穿着蓝布衫,脸是用面糊糊的,眼睛是墨点的,正对着我们“看”。
我心里一紧,伸手摸了摸怀里的朱砂,刚想撒点,就听见村里传来一阵咳嗽声,是个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很:“外头的客人,别站在门口,进来喝碗热粥吧。”
声音是从最前面的一间房子里传出来的,那房子的门没钉死,留着道缝,里面透出微弱的光。我们对视一眼,吴水鬼握紧鱼叉:“进去看看,要是有问题,咱们就跑。”
推开门,屋里没点灯,只有灶台上的火塘里烧着几根柴火,火光照着个老头的脸,他坐在灶边的小板凳上,手里端着个粗瓷碗,碗里是糯米粥,冒着热气。老头头全白了,脸上满是皱纹,眼睛却很亮,直勾勾地盯着我们:“你们是去西边的吧?找大禹的遗迹?”
我们都愣住了,秦秀才先反应过来:“老丈,您怎么知道?”
老头笑了笑,露出没牙的嘴:“我守这村子守了三十年,就等你们来。这村子叫‘纸人村’,是大禹留下的第一个守护点,要去遗迹,得从这儿拿一样东西。”
“拿什么?”我问,手还是没离开怀里的朱砂,这老头太奇怪了,知道得太多。
老头指了指里屋的门:“里屋是祠堂,祠堂里供着块‘定魂玉’,是大禹当年用来镇石夷邪气的,你们得把它带上,不然到了下一个守护点,连门都进不去。”
李二柱皱起眉头:“您怎么知道这么清楚?您是谁?”
“我姓赵,是这纸人村的守村人。”老头放下碗,站起身,他的背很驼,走路一瘸一拐的,“我们赵家,世代守着这村子,等着能拿定魂玉的人。当年大禹封石夷的时候,留下了九个守护点,每个点都有一样信物,集齐九样,才能打开遗迹的门。这定魂玉,就是第一样。”
吴水鬼撇了撇嘴:“这么好的事?不会是陷阱吧?”
老赵没生气,只是叹了口气:“信不信随你们。这村子外的雾,是‘迷魂雾’,要是没有定魂玉,你们走不出去,只会在雾里绕圈子,最后变成外面的纸人。”
我们对视一眼,秦秀才小声说:“古籍里提过‘大禹九守’,说是九个守护点,各有信物,看来是真的。”
我点了点头:“那我们去祠堂看看。老赵,您跟我们一起去?”
老赵摇了摇头:“我不能进祠堂,只有你们能去。祠堂里有个谜题,得解开才能拿到定魂玉,要是解不开,就会被里面的纸人缠上。”
我们走进里屋,祠堂不大,正中间供着个神龛,神龛里没神像,只有一块黑色的石头,石头上刻着些纹路,和石夷之卵上的有点像,但更规整。神龛前的桌子上,放着个木盒子,盒子上贴着一张黄符,符上的字是朱砂写的,已经有些褪色。
神龛两边,立着两个纸人,比外面的高,穿着红色的袍子,手里拿着木剑,眼睛是用红墨点的,看着比外面的更吓人。墙上画着壁画,是大禹治水的场景,有一个画面是大禹拿着一块黑色的玉,对着江里的卵,卵上的黑气就散了,看来那玉就是定魂玉。
“谜题在哪儿?”吴水鬼四处看了看,没现什么特别的。
我盯着壁画,突然现壁画的角落有一行小字,是用朱砂写的,很淡:“童谣三声,玉门自开。”
“童谣?”李二柱挠了挠头,“哪儿来的童谣?”
话音刚落,屋外突然传来一阵小孩的歌声,细嫩嫩的,像是个女娃,在雾里飘着:“第一声,纸船漂,漂到江里找姥姥;第二声,红灯摇,摇到祠堂把符烧;第三声,玉光照,照走邪气路不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歌声就唱了三遍,然后就没了。秦秀才眼睛一亮:“是童谣!每一句对应一个动作!”
他指着第一句“纸船漂,漂到江里找姥姥”,又指了指神龛旁边的一个木盆,盆里装着水:“这盆里的水,应该是‘江’,咱们得做个纸船,放在里面。”
吴水鬼从兜里掏出张纸,是之前包馒头的,他几下折了个纸船,放进木盆里,纸船刚漂起来,盆里的水就泛起了涟漪,像是有风吹过。
第二句“红灯摇,摇到祠堂把符烧”,李二柱指着神龛上的黄符:“烧符!用引魂灯的火!”
我拿起引魂灯,凑到黄符前,火一碰到符,符就烧了起来,没冒黑烟,而是变成了红色的灰烬,飘到木盆里,落在纸船上,纸船瞬间就亮了,像是点了灯。
第三句“玉光照,照走邪气路不绕”,我们都盯着木盒子,盒子上的符已经烧了,我伸手去开盒子,刚碰到盒盖,神龛两边的纸人突然动了!
它们手里的木剑朝着我刺来,度很快,我赶紧往后退,吴水鬼举起鱼叉,挡住木剑,鱼叉碰到纸人的手,纸人手上的纸就破了,露出里面的竹篾。“这些纸人是活的!”吴水鬼大喊。
两个纸人围着我们转,木剑一下下刺来,引魂灯的光照在它们身上,它们的动作就慢一点,但还是没停。秦秀才突然喊:“定魂玉!盒子里的定魂玉能镇住它们!”
我趁机冲到神龛前,打开木盒子,里面果然有一块黑色的玉,有巴掌大,摸上去温温的,玉上泛着淡淡的光。我拿起定魂玉,朝着纸人举过去,玉光一照,纸人的动作瞬间就停了,像是被冻住了一样,然后慢慢软下去,变成了一堆纸和竹篾。
定魂玉到手,祠堂里的壁画突然亮了起来,墙上出现了一条新的路,是往村后的,路的尽头,雾里能看见一座山的影子。“这是去下一个守护点的路。”秦秀才说,“古籍里说,第二个守护点在‘黑石岭’,那里有大禹留下的‘镇邪钟’。”
我们走出祠堂,老赵还坐在灶边,见我们拿着定魂玉,脸上露出了笑容:“你们果然能解开谜题。这定魂玉不仅能镇邪气,还能指路,跟着玉光走,就能到黑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