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中秋有雨冬至晴原文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徐畅也看漫画,她人很好,很大方,每次买了新漫画书都借给林夏看,两个人经常凑在一起讨论情节,他们两家住的也很近,每天一起上下学,感情越来越深厚。

虽然她很倒霉,班上没有一个初中时代好朋友,但有张兰兰和徐畅在,林夏觉得高中生活也挺开心。

有一些艺术生考上高中以后就放弃了特长,不再走艺术生路线了,但林夏确定以后还会往这方面发展,所以还是继续学画画,每周二、周四、周五晚上,周六一整天她都会去画室,开始学习人像、速写,为高考的艺考做准备。虽然很累,但因为是自己热爱的事情,所以不觉得辛苦。

因为家离学校不太远,所以林夏没有住校,也不用骑自行车,每天走读,中午在食堂吃,晚上回家。林学东无论单位工作多忙,每天都雷打不动准时回来给林夏做晚饭,久而久之,林夏差不多已经习惯赵倩怡不在家的生活了。

赵倩怡在省城那边似乎特别忙,忙着招生,忙着带学生,中秋没回家,国庆没回家,元旦也没回家,之前说好的往家里一周打一次电话也时不时失约,连个解释也没有。

不过也有一样承诺赵倩怡兑现了,她终于给林夏买了手机。

这是林夏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是一款特别漂亮的翻盖手机,天天在电视上做广告,女明星拿着它拍得唯美又浪漫,林夏暗地里喜欢很久了,如今终于能如愿以偿,她特别开心。

拿着手机,办了手机卡,然后打给她所有的朋友,昭告天下,一个个存入号码,爸爸的,妈妈的,张瑞楠的,姜玉华的,徐畅

但是,没有何川的。

他们没有电话号码,没有通讯地址,没有□□好友,没有任何联系方式,现代社会通信如此便捷,但失去一个人的消息也是那样容易。

高中的寒暑假要比初中短得多,一月上旬学校才考试,然后放假,林夏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除夕那天林学东才带林夏去小林场拜年。父子两个的关系最近似乎有所缓和,这是时隔数年后,林学东第一次去林海生家里过年。

林夏满心以为这回终于能见到何川了,没想到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何川根本没有回望春。

她很想问为什么?他功课很忙吗?没抢到回来的票吗?出去旅游了吗?难道是交女朋友了吗

但她什么也不能问,什么也不能,她与他之间在众人眼中那丁点微弱的,尴尬的,近乎没有的关系,不足以支撑她过分追问与关心。故而她只能保持沉默,把疑问吞进肚子里,假装一副对那个不知道该叫小川哥哥还是小川叔叔的人一点也不在意。

何萍在厨房煮饺子,林海生与林学东父子在下象棋,林夏坐在沙发上,呆滞着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心里一点喜庆也没有。

这个年夜,赵倩怡没回来,何川也没回来,林夏赌气地觉得这个年过不过也没什么意思。

波斯菊(16)

赵倩怡是大年初二早上才回家的,只在家待了三天,又要走,她说培训班那边正是最忙的时候,离不开人,李雯一个人顾不过来,她必须去,能回来三天已经很难得了。林学东对此没说什么,赵倩怡怕林夏不开心,给她买了几套漂亮衣服,许诺忙完这阵子一定好好回来陪她。

但林夏对她的许诺已经不太抱希望了,对她的离开也没有最初那样伤心了,于是她只是乖巧听话的说,好,妈妈你去忙吧。

日后很多时候,林夏回忆起与赵倩怡母女感情转淡的根源,也许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十六七岁青春期的孩子,最是敏感脆弱的年纪,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此时此刻的缺席,是日后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

倒也说不上是谁的错,只是每个人的人生自有选择,世上本就有那么多的遗憾与错过。

寒假过后,开始了高一的下半学期,日子还是平淡无奇的那样过去,很快,林夏和同学就面临了人生中关乎未来前途的第一个选择题——分文理。

某天张兰兰向大家下发了一张表格,让大家填录文理志愿,等这学期结束以后,学校会根据整个高一四次考试的成绩重新分班。她嘱咐学生,表格下周一交,大家回家好好和家长商量一下,要综合自己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慎重选择。

对艺术生来说,学文学理并不重要,但是大部分艺术生会选择学文,因为很多理论性专业只招收文科生。

林夏大概看了一眼表格,然后问同桌徐畅:

“你也学文是吧?”

没想到徐畅从小说里把头抬起来,推了推眼镜回答:

“没有啊,我要学理。”

林夏特别惊讶:“可是,你理科那么烂”

如果她没记错,徐畅的化学和物理几乎没及格过。

因为是亲生的同桌,所以被这么吐槽徐畅也不生气,她耸耸肩无奈的说:

“没办法,我爸非要让我学理的,他说学文以后找不到工作,学理才有好出路。”

有好出路的前提是得学得好吧?

林夏不知道说什么好。

很多家长就是这样罔顾孩子个人意愿,罔顾客观现实,用有限的眼界与经验,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试图操控孩子的一生。

“那你想学文学理啊?”

徐畅很无所谓:“我随便,反正无论怎样最后还是听我爸的。”

很多孩子也真没有个人意愿,也不知道是长期被父母压制导致,还是一开始就没有自己的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