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银色铁轨 txt > 第三章 十三年後 1(第2页)

第三章 十三年後 1(第2页)

“你好像不是很惊讶啊?”

仔细想想,过去这麽多年了。就算此时泄露秘密,瘪四也不太可能怀疑上我,更别提找上门来报复了。这年月到处都开始安装摄像头了,尤其是上海这种大都会。警方一接到报案,短时间内就能调出嫌疑人过去24小时的行踪记录。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市民,只要不受生命威胁,我还是挺乐意举报犯罪嫌疑的。

“其实,有段时间我很热衷于推理“录像带”案的真相——毕竟被当成嫌疑人怀疑过——当时我曾研究出一个勉强站得住脚的结论,跟父亲说了,但他没信。现在想来,和新发现的线索是相符的。”

我把十三年前的亲身经历如实叙述了一遍。如何在音像店遇上形迹可疑的郑坤,开始跟踪调查他。如何在高阳的帮助下破解了搬运尸体的谜题。最後在警局意外发现瘪四的模拟画像,开始意识到崭新的可能性。最後端出结论,瘪四就是杀害李学强的凶手。杀害徐兰的凶手虽然难以确定,但李学强的嫌疑最大。

被瘪四绑架并差点被杀害的事没说,反正也不影响案件的侦破工作。目前手上的项目离开我这个负责人就完蛋了,自己无法承受被带去吴都市接受正式笔录的时间成本。

听完後,女警官长久地沉默不语。她盯着我的眼睛,仿佛水文专家正探测水深,评判具有决堤可能性的大坝一般。

“真是新颖而又大胆的假设。”她终于总结出回应的词句,“可惜没有证据可以验证。”

她的话语中有股情绪暗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种把重要事实保留一件没说的语气,很多年前,父亲总这麽敷衍想得知案情全貌的我。在狭小的车厢里,那一点意犹未尽的语意化作云雾般蒸腾起来,导致我的心情始终难以镇定。

“要证据的话,追寻郑坤父子的行踪,直接审问他俩不就好了?”

“可以的话我也想那麽做。问题在于那两人彻底销声匿迹了。”

“咦?”

“就在案发後的两个月内,两人一起失踪的。对亲朋好友说是南下打工,实际上就是人间蒸发。这麽多年来,查不到任何记录。没有买过车票飞机票,没有交过社保……什麽记录也没有。好在郑斌是有前科的,不然我们连指纹都核对不了——90年代,只有犯罪分子才要留指纹存档。”

之後她问了很多关于郑坤的问题,像是觉得性格怎麽样,有什麽朋友之类的。我一一回答了,不过大部分的答案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不知道。毕竟我和他并没有多深的交情。

女警官对于如此没价值的回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失望,或许她早已预估出了我的认知范围。她挑选其中几个关键词记录在笔记本上,当着我的面关闭录音笔,说可以结束了。

我如释重负,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客套话,“你们也不容易啊,大老远地来这调查。”

“其实只是顺路。电话里说的是实话,刚好有其他案子要来这查。不然这趟差旅费肯定报不下来。倒是对你有些愧疚呢。又添麻烦了,麻烦你压缩工作时间赶来配合调查。”

“又?”

“嗯,当年就是这样。我未经详细调查,就把那盘VHS-C型录像带当作重要证物提交了上去。你吃了不少苦吧?真是抱歉。”

我盯着她的脸,这才想起她就是当年指认过自己的女警察。

“你是许警官?”

“想不到你还记得我。”许文静浅浅地一笑,皱纹在她的眼角聚集起来,令我联想起夏日清晨泛起涟漪的湖面。

“这麽多年了,你还没放弃调查这起案件?”

“这是我入行後接手的第一起案件,也是最难忘的一个。”

“坚持这麽久,需要非同一般的耐心才行啊。”我肃然起敬。

“有一位姓秦的职场前辈对我说过,刑警有98%的工作都浪费在搜查错误的地方。你必须学会享受这一过程,不然迟早要病退或内退。”

我们闲聊了一会。因为录音笔关上了,说起话来随意了不少。她问起我这些年来的经历,我简略却坦率地给出回答,“高中,大学都是在上海读的,毕业後就顺势留在了这个城市,因为工作不好找,几经周折之後,进了与本科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广告行业谋生。”

“你也不容易啊。”

“彼此彼此吧。”

“说起来,你和李家那个小女孩还有联络吗?”

我的心脏猛然加速跳动,“你是说李子桐?”

她端正的嘴角稍稍向上翘起,“是啊。当时你们的故事可出名了。少年少女一起拍电影,千里迢迢赶火车只为见上一面,多浪漫啊!我们局里几个年轻女警员一直暗中支持你们这一对来着。”

尽管时隔多年,一想起自己的供述曾被警局办案的相关人员事无巨细地阅览过一遍,脸颊依旧热得发烫。

我深吸一口气,勉强恢复常态,“我和她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最後一次见面还是高中时代。”

“哎,为什麽?”

“没有为什麽。身处地图两角,这麽多年了,关系渐渐淡了,不知道从哪年起就断联系了。这样的故事再正常不过了。”

“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警车开走以後,我在打印店门口呆呆站了一会。

额头一凉,伸手一摸湿漉漉的。我擡起头,雨滴砸在眼帘上。天气预报明明说是晴天来着。

本想躲回打印店避雨的,但忽然之间,我意识到了什麽。

刚刚告知警方的,是自己十六岁那年做出的推理。那时的我年少无知,不通人情世故。一旦凭借成年人的阅历去感知,立刻就能察觉到那结论在道理上无懈可击,情感层面却有纰漏之处。

凉意浸透全身。真相主动上门来访,邦邦作响地敲击脑壳,期待着我打开房门。

可这时手机响了,响到第三声我才意识到要接听。是总经理,他的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方案要改,客户有新需求。”

我有一种血液逆流的感觉,心脏差点就承受不住了,立刻挣脱开缅怀往事的伤感情怀,抗议道,“这也太离谱了吧,好不容易加班加点才赶得上截止日期,现在标书都打印好了。只剩一晚的时间……”

“我明白,难处我当然都明白。”总经理说,“可不改不行,新要求是客户那边的副总裁提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