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定风波
沈绾眸光几不可察地动了动,乌兰朵瞥了她一眼,未等她开口,兀自继续道:“朝野只道上次南征是大胜而归,可只有亲历过战事的人,才知道要攻下一座城池的艰难。”
说到这,乌兰朵蓦然转了话题,“你知道我为何喜欢烈将军吗?”
沈绾被她问得一愣,乌兰朵支着脑袋笑了笑,“这世上好男儿不少,可像烈将军这样矛盾,集狠决悲悯于一身的,我还是头一回见。大胤与北疆诸部素来不睦,多年来各族的厮杀已刻进每个人的血液里,攻城屠民听上去很残暴,可这正是当初你们胤人对我们的手段,我们若要报复,也情有可原吧。
而烈将军偏偏是个例外。
明明战场上的他冷峻骁勇,令人胆寒,可下了战场,他脸上却常常露出悲戚之色。他曾对我说,既是战争,总免不了有人为此送命,无论将士还是百姓,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但凡他率领的队伍,均有一条死规——不准屠城。”
说到这,乌兰朵觑了眼沈绾,“可两军交战,都是你死我活,稍有差池,造成的後果往往不可估量。那日大军苦战三日,终于攻下茂州城,正遇着匪寇兵败逃窜,烈将军亲自率兵镇压,于乱民中救下一女童,那孩子看起来不过八九岁,父母双亡身上又有伤,烈将军好心将她带回军营救治,可就在次日,军中大半将士突发恶疾,接连倒下,叛军随之大举进攻,将我们死死困在城中。
就这样过了三日,眼看城中粮草尽绝,烈将军索性独率一支骑军突围,那些叛军早就杀红了眼,见有人出城疯狂堵截,饶是他身手再好,身上也还是中了两箭,刀伤更是不少,最後好不容易才从後方调来援军。
等事情平息後仔细一查,竟是他当初救下的女童在士兵饮水中下了毒,原来,那孩子不过是叛军故意丢置的诱饵,就看我们会不会上鈎。”
乌兰朵缓了缓,轻抿了口茶,“两军交战,最忌妇人之仁,可烈将军这位北疆战神却偏偏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她朝下弯了弯唇角,眸底闪过一丝暗芒,“我原本无法理解,可後来当我见到那孩子第一眼,瞬间有些明白过来,原来,她的眼睛跟你很像。
一样冷澈,一样孤傲。”
沈绾指尖不住一抖,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公主同我说这些,是什麽意思?”
“没什麽意思,我先前说了,不过随口一说。”乌兰朵直起身,正色望向沈绾,“无论你心里怎麽想,烈将军都远比我想象中更在意你。可你们之间偏又是这种关系,若你真的只是为图自保留在他身边,那倒也罢了,可若你有更大的野心,我倒真是替他担心。他的双亲皆死于胤人刀下,一路走来虽有宏图伟志,但更多的是私恨家仇,而你……”
乌兰朵摇头轻叹,“这样长久下去,只怕最後会害死他。”
沈绾闻言垂下眉,暗自思量,她从来不知道,战场上的谢翊是这个样子。
“时辰不早了,我也不便在这打扰。”见沈绾犹自出神,乌兰朵眸光微沉,眉梢轻扬,“这案子京府衙门查不出来,不代表我就查不出来。”
“查案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沈绾回神,悄然掩去心中波澜,从容不惊道,“公主既然要查,那就要好好查个明白。”
乌兰朵深深望她一眼,不再多言,临走前不忘敲了敲桌沿,“这茶不错。”
“公主喜欢就好。”
**
将军府虽闭了府,可沈绾在御马司的差事照旧。
耶齐格因忙着朝事,今年的春猎也是一拖再拖,三爷身为御马司典簿,这几日本该落得清闲,可一股不安总时不时绕在心头。
金老板铺子爆炸一事他虽弄不清怎麽回事,但却隐隐感觉蹊跷,直到这日,他偶然发现司里喂马的一名马奴甚为眼熟,他向来拜高踩低,鲜少与下面人打交道,留神一打听,此人竟出自大将军府上,许多断裂的记忆碎片瞬间拼合。
这马奴不就是那晚斗兽场上的小美娘!
不对,似乎还有哪里差了一环。
还没来得及细想,一件棘手的差事从天而降。
原来御马司之前侵吞百姓农田,以官田名义租给百姓耕种,每年除了收税,还要额外增收一笔草场银。
历年来,这笔银子自上而下层层克扣,大多进了御马司提督太监魏公公的私囊,眼下恰好赶着魏公公寿辰,可自开春以来,这笔银子却迟迟收不齐全,仔细一查,原来京郊有几家农户竟然集体拒交,下面这些人急得抓耳挠腮,自然要派人去催银子。
三爷是魏公公近来新收的干儿子,这样的苦差事正好就落到他的头上。
心里虽然骂骂咧咧,可该做的活还是要做,简单收拾一番,叫来几名官差,着人揣上收账簿子,刚踏出院门,脑中鬼使神差闪过一个念头。
“去,把那个姓沈的饲马奴叫上。”
“是。”手下得应,跑去唤人。
三爷站在院中,不觉摩挲起下巴。
他记得那晚小美娘是在兽奴之後才出现,看那架势,似乎是为了救人。他打听过,那些少年兽奴有一半来自京郊村子,而那场爆炸之後,赌场中的兽奴竟一夜之间全部外逃,这其中肯定有什麽关联。
沈绾意外被传唤,心头不由一跳,她连忙放下刷子,拍了拍身上草屑。那位三爷怎麽想起来找她?心里边琢磨边挽下高卷的袖子,跨步朝外走。
三爷早已等得不耐烦,见沈绾匆匆赶来,一身马奴装扮,脸上还挂着几滴汗珠子,俨然没了斗兽场当晚的气势,不由摆出架子,“这贵人就是贵人,步子都比寻常人走得慢些。”
“奴婢沈绾,叩见典簿大人。”沈绾垂着头,屈膝行礼,“不知大人传唤,姗姗来迟,请大人恕罪。”
“同在司里当差这麽久,本官还是头一回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