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路瞻歌应下,这些年虽然没去看曹先生,但年节礼物都是让师兄带到的。“我就怕他不见我还好,见到我再气到。”
“生气说你两句也是应该的,但你回来这么长时间没露面,就是你理亏。”
路德现在也想不明白,在路瞻歌毕业那年发生了什么,让她放弃了既定的一切,转而去追求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况且路瞻歌从小的成绩并不好,小升初,初升高还有高考,哪个不是专业课第一,文化课倒数第一。每到考试的时候,都急的专业老师直跳脚,甚至每天都给路德打电话问路瞻歌的学习情况。看样子,她现在在她的行业内做的还不错,从读研到现在,十多年时间已经做到副教授,也不知道中间吃了多少苦头。
“我知道了,过两天我就去。”路瞻歌闭了闭眼,该来的想躲也躲不掉。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也去睡吧。”
路瞻歌点点头,站起身,和父母道了晚安,跟着他们上了楼。回到房间,关上门,倚在门板上。本来想和他们要个拥抱,可终究没有说出口。
翻出手机,打开熟悉的空间留言板,写下:
小珂,我好想你。
情人节路灯下的玫瑰。
时间走进二月,农历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而北京城却越来越冷清。路瞻歌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故乡,自己却好像是个异乡人。越近年关,孤独感越发强烈。
工作室的基本筹备工作已经结束,名字叫做知非,路瞻歌筹资百万,先后游说了程素,李瑞天,王淏之等音乐美术界的著名教授加盟,打算采用线上课程和线下沙龙相结合的模式为不同人群提供美学教育。
田念介绍的工作人员名叫苏憬宇,是个靠谱能干的男人,本科毕业于k大,之后在纽约大学深造,他对知非工作室的前景很是看好。
大年三十,路瞻歌回到父母家中。小姑娘路星何兴致盎然,帮着路德正贴春联。看到路瞻歌回来,立马送了个拥抱。
“妈妈呢?”
“准备晚上的菜呢!”
“小鲁,先去换衣服吧。”路德笑呵呵地说,这可是这十多年来他们家第一个团圆的春节。
“好。”
路瞻歌应下,回到房间,拉上窗帘。转身看到放在床上的“本命年红系列”,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种封建迷信。不过这不该算是封建迷信吧,应该算是民风民俗。就换双红袜子讨个喜气,毕竟上个本命年过的极其坎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路瞻歌收拾好东西,拿着她准备的新年礼物来到楼下,路德宋晏带着路星何正包饺子。路瞻歌把东西放到客厅,然后又走到厨房。
“我可以做些什么吗?”
“嗯?你去休息吧,这阵子累坏了吧?”路德笑呵呵地看看路瞻歌,手里的擀面杖擀出一个圆圆的面皮。
宋晏白了路德一眼,笑着说“瞻歌,你去把蒜到成泥,一会儿沾饺子吃。”
“好。”
路瞻歌端着盘子里的蒜,坐在小凳上,“这个要捣多少分钟?”
“捣烂了就可以了。”宋晏回头看了看路瞻歌,猛然想起来什么,“嗯…十分钟…”
路瞻歌没动,倒是路德忍不住笑了。“你还以为她是小时候呢!哈哈哈!”
“所以…你们以前告诉我搅拌鸡蛋要二十分钟炒出来的鸡蛋才好吃之类的是骗小孩子啊?”路瞻歌似乎发现了隐藏多年的惊天秘密,神色复杂地看着父母。
路德一看气氛不对,连忙打圆场,“这是家长让小孩子安静下来的通用方法。”可别因为多年以来的一个玩笑,让这位刚回家的小祖宗离家出走。
“哼,小人不计大人过。”路瞻歌低头捣蒜,倒是围观全程的路星何没有一脸无辜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晚饭,路德和路瞻歌还喝了几杯红酒助兴。吃过饭,一家人打开电视,坐在沙发上互送新年礼物。路德和宋晏送给路瞻歌的礼物倒是实惠——一张银行卡,而小姑娘路星何则送给路瞻歌自己织的围巾。
收了礼物的路瞻歌倒是松了一口气,幸亏没收到指挥棒,小提琴之类的礼物,那就太尴尬了。
电视里播放着欢乐的春节序曲,喜气洋洋的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序幕。路瞻歌不记得自己有几年没看春节晚会,怎么这一排主持人没一个认识的。还记得大三那年在英国做交换生,过年的时候和其他留学生一起包饺子,主持人一说“祝海外学子们新春快乐!”旁边的几个姑娘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反倒路瞻歌一脸茫然地看着周围的人,自嘲地说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怪物。”
路德和宋晏边看边讨论,路瞻歌坐到离他们远一点的位置。拿出手机回了几条微信,大多都是同事同学新年的客套话。只是有一个陌生号码,只发了一条干巴巴的文字“路老师,祝您新春快乐!”路瞻歌没心情去追寻这是谁,只是客气地回“新春快乐!”
然后打开小珂的空间留言板,反反复复打了又删,删了又打了好几遍,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好。
“瞻歌,你同学。”路德看着电视,对路瞻歌说。
路瞻歌抬头看看,还真是同学,只不过不是不同系,现在人家也混成“青年歌唱家”了。路瞻歌摇摇头,人生没有假设。低头又在小珂的留言板上删繁就简,留下六个字:小珂,新春快乐!
情人节是大年初三,路德和宋晏一早就把姐妹两个扔在家出去潇洒。路瞻歌苦笑,“他们就这么确定自己是只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