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萧子染这种全方位、无死角、持续性的“追求”,刘瑾的心又不是石头做的,怎么可能毫无波动?
他依旧板着脸,依旧时常呵斥萧子染“不成体统”、“有失国格”,但退回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默许他陪伴的时间越来越长。
有时听到那《凤求凰》的箫声,甚至会下意识地走到窗边。
他会看着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馄饨出神,会喝掉那杯参茶,甚至会……下意识地期待下一次“偶遇”。
朝臣们都不是瞎子,两国皇帝之间这种诡异又暧昧的气氛很快引起了议论。
有老古板痛心疾首,认为南岳皇帝居心叵测,意图用“美人计”迷惑陛下;
有投机者暗中观察,思考是否该提前与南岳方面打好关系;
当然,也有少数经历过当年之事的老臣,看着这一幕,心中唏嘘不已。
二皇子刘琮是心情最复杂的一个。
他乐见父皇心结解开,但又对萧子染的动机充满警惕,尤其是对方对太子超乎寻常的关心,总让他觉得不安。
他加紧了对南岳使团的监视,尤其关注那个行踪诡秘的影卫。
太子刘骁的身体日渐康复,他也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南岳皇帝对自己好得有点“过分”。
那不仅仅是愧疚,更像是一种……深沉的、甚至带着点讨好的关爱?这让他感到很困惑。
有一次,萧子染看着他练字,目光专注而温柔,下意识地喃喃了一句:
“这握笔的姿势,倒是随了……”
“随了什么?”刘骁好奇地抬头。
萧子染猛地回神,连忙掩饰道:“啊,没什么,我是说,殿下这笔力,假以时日,必能超越今科状元。”
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慌乱和更深沉的痛惜,却被刘骁捕捉到了。
还有一次,刘骁不小心划伤了手指,萧子染的反应比旁边的太监还快。
几乎是扑过来抓住他的手查看,那紧张心疼的模样,简直像是伤了他自己一样。
这些细微的异常,让聪慧的刘骁心中也埋下了疑问的种子。
这位南岳陛下,到底为何对自己如此特别?
与此同时,萧子染派出的影卫调查也有了更深入的进展。
他们挖到了一个关键人物——当年曾在宫中伺候过、后来因伤出宫的老嬷嬷。
影卫费尽周折找到她,威逼利诱之下,老嬷嬷吐露了一个惊天秘密:
当年在婴孩房,她曾无意中看到过一个眉骨有疤的太监,鬼鬼祟祟地调换过两个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被裹在普通的襁褓里,似乎被那太监交给了同伙……而另一个孩子去了哪里,她也不知道,当时吓坏了,没敢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