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郭河年的到来,林浩然也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华商大佬。
这些人,分布在全世界。
有来自香江的、南洋的、欧洲的、美洲的、日本的等等。
其中,又以香江以及香江以及南洋的为主。
这也很正常,毕竟这些地区也更靠近内地。
而内地未来的投资商人,也确实主要以这些地区的老板为主。
什么港商、台商等,林浩然在前世也是经常听闻。
除了林浩然熟悉的郭河年、包裕刚、李加诚、霍先生、曹光标、李钊基、郑玉彤、郭炳生等之外,也有很多他不熟悉但也略有耳闻的商界大佬。
这些不熟悉的人,主要是因为并不是香江商人,所以林浩然不熟悉也很正常。
不可否认,这些人大部分未来都对内地的经济发展,确实做了很大贡献!
所以,在13、14号这两天时间里,林浩然并没有到处去逛了,而是在郭河年的带领下,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华商进行交流。
而林浩然,自然也成了大家争先恐后交结的对象。
在场虽然华商巨头众多,可如果按照资产排名,没有一位能够比得上林浩然的。
毕竟,林浩然在明面上的资产,就足以让所有人心惊胆战了。
置地集团、港灯集团、中华煤气、九龙巴士、万青集团、银行证券、朗维集团、香江电话等等。
可以说,随随便便拿一家出来,都是足以让在场众人侧目的庞然大物。
而这些企业却有着一位共同的主人,那就是林浩然。
更不用说,这些还只是林浩然明面上的资产。
在场都是商界老手,谁都知道一个企业的实际价值往往远超账面数字。
所以,说到财富,这些华商大佬还真没有一位能与林浩然相提并论。
更令人惊叹的是,林浩然取得如此成就,仅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这种崛起速度,在商业史上堪称奇迹。
所以,与其说是郭河年带林浩然结交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大佬,不如说是这些商界巨擘们都想借这个机会,与这位新晋的商界传奇建立联系。
14号傍晚,在京城饭店的宴会厅里,林浩然所到之处,总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即便是那些在商海沉浮数十年的老前辈,也不得不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林生,久仰大名。“一位来自泰国的华商巨头主动上前,“听说您在香江的几场收购战打得漂亮,真是后生可畏啊。“
“陈先生过奖了。“林浩然谦逊地回应,“您在东南亚的实业布局,才真正令人佩服。“
郭河年在一旁笑着补充:“陈先生的卜蜂集团在农牧业领域是亚洲翘楚,你们倒是可以多交流。“
林浩然立即笑道:“确实,我旗下的朗维集团在食品加工方面也有布局,比如你们泰国的红牛便已经被我收购了,说不定我们能有合作空间。“
这番对话瞬间在人群中激起层层涟漪,立即吸引了周围其他华商的浓厚兴趣。
很快,一个以林浩然为中心的小型交流圈悄然形成,众人或站或立、或倚或靠,自然而然地将他围在中间,话题如涟漪般不断扩散。
乍看之下,这场景透着几分奇异——在场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毕竟商业成就往往需要岁月的沉淀与积累。
可偏偏是这位最年轻的林浩然,还不到三十岁,却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细想却又合情合理。
无论哪个领域,强者为尊都是不变的法则。
林浩然虽年纪轻轻,却在财富积累上远超在场诸多商界前辈。
而商界本就是一片以实力论高下的战场,财富与成就,便是最直接的勋章。
商界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需要借力打力、互利共赢的生态。
林浩然虽已打下自己的商业江山,构建起一方商业帝国,但他更清楚“独木难成林”的道理。
如今,能借着这个契机,与这些在世界各地都扎下深厚根基的华商建立联系、互通有无,无疑将为他未来的全球商业布局注入强劲动力,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他自然清楚,通过这两天的交流,他不仅建立了人脉,更在华商群体中树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