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却加入了24小时制,把12点之前叫做前子时,算作前一天,把12点之后叫做后子时,算作后一天。
24小时制也不是中国研究出来的计时法,为什么会影响到排八字,我不是很清楚,反正用的人也不少。
由于时代的变迁,不但24小时制影响了命理,春节日期的改变也影响了属相的界定。
以前的春节是以立春为准的(用的是太阳历),民国才改成了正月初一(以太阴历为准)。
古代说的岁首或者太岁,都是以立春开始算的。
如果以正月初一换属相的话,就会出现八字甲子年出生的人,但是不属老鼠,而是属猪或者属牛的情况,哈哈哈。
关于到底是“以古为鉴”,还是与时俱进,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道德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思是: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
但帛书版的《道德经》却把“执古之道”写成了“执今之道”,意思是老子提倡与时俱进?
古代的书很多都是手抄本,不同的版本是因为不小心抄错了,还是添加了抄写者个人的理解,我们不好妄议。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曾仕强教授的说法的。
他提倡“持经达变”,意思是通过掌握不变的原理,来应对万变的现象。
他说,“当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变的时候,这个社会是永远不能安定的。”
有变有不变,或许才是人们在迷茫中前行的倚靠。
【篇外:万事问问心】
经常有人问,这位道长让我做这个法事、那个道长让我买那个摆件……问我怎么看。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怎么看,而在于如果你已经起了疑心了,自己心里都不舒服了,那么不论是真是假都不建议去做。
心的笃定是最重要的。
当心开始摇摆的时候,心已经不正了。
既然不正了,还做它干啥?
比如下面这位友友就很清醒。
有师父主动提出这位友友有问题,建议她“拜师”,但拜师就会伴随着各种收费。
友友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上有老小有小”“撇开生活责任”还算什么修行?
本来分析得挺客观的,但紧接着又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放弃“上升”不尊重。
大家有时候就是把“师父”看得太大了。
前面说过,神仙是人,鬼也是人,卦也是人,它们尚且都是人,那么人间的师父不就更是个正常人了吗?
作为一个正常人,主动提出别人有问题,上赶着的当“好心人”,如果真的是发善心想去帮助人,那么会收钱吗?
我不是说拜师不应该交学费,我的意思是主动开口要帮助别人的人,会收钱吗?
假设你看到邻居老奶奶生活不方便,你主动去帮她收拾家务,你会要求收钱吗?
反过来,老奶奶生活不方便,她不得不请人帮自己做家务,她要不要付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