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红甘泉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也不知道他还要在书院待上多久,她能做的也只有送点饭菜过去,这黄鳝也算是大补,刚好给他补补身子。

青康镇的青松书院内。

三天前,夫子布置了一篇文章,论述的题目就叫做——为臣之道。

与以往不同的是,夫子似乎对这次的考题格外的严格,三天了,大家交上去的文章没有一篇合格的。

那些平时就不学无术懒散的学子,诸如柳其昌等此时早已放弃,选择回家睡大觉,只剩下零星的七八个学子还聚在学堂上负隅顽抗。

赵清越拿着又被打回来的文章,不明白夫子到底想看到什么样的答案。他正冥思苦想,忽然有人传话说外面有人找。

他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急急忙忙地赶到书院门口,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石绍?”

石绍举起手中的食盒,笑得有些憨:“赵哥,这是赵姐姐让我给你带的吃食。”

赵清越愣了一下,然后笑道:“真是麻烦你了。”

他伸手接过沉甸甸的食盒,心也被沉甸甸的那份关爱填满。

“哦对了,赵姐姐还让我给你带一句话,家里一切都好,让你不要担心。”

赵清越失笑出声,他不过是三天没回家而已,怎么感觉像是三个月都没进家门了。

“好,那你也帮我带一句话,就说我这边也一切都好,让他们不要担心,我会尽快回去的。”

作别石绍,赵清越带着食盒回到屋内。他看着面前的食盒,嘴角忍不住的扬起。

平时从不喜形于色的赵清越忽然间春风拂面,倒是让不少同窗频频侧目。

比起他嘴边的笑意,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他面前的食盒,隔着一层都阻止不了那香味的扩散,引得他们一个个口水直流,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凑上来。

一个平时与赵清越交好的同窗也被香味引来,梁辞忍不住大着胆子凑到赵清越的跟前,一脸好奇的问道:“家里人给你送吃的了?”

离得近了,这香味就越发得浓郁。他深吸一口:“这也太香了吧!”

“嗯,我妹妹亲手做的。”那语气颇为自豪。

“快打开让我饱饱眼福,究竟是做了什么好吃的,比起那八仙楼的七宝鱼闻起来还鲜!”

在梁辞的催促下,赵清越打开了食盒。

没有了食盒的阻挡,饭香更加肆无忌惮的涌向四周。一个个明明吃过了晚饭的人,此刻却感觉腹中仿佛空空如也。

“这是什么?泥鳅炖豆腐汤?爆炒泥鳅?”梁辞惊讶道。

赵清越仔细地看了眼,摇摇头道:“不是泥鳅。”

“这不就是泥鳅吗?”梁辞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见解。

赵清越直接用木箸夹起一段向他解释道:“泥鳅身段偏平一些,而黄鳝地身段则就更加圆滑一些。你看看是不是如此。”

梁辞仔细地瞅了一眼,终于认同地点了点头,对此十分佩服:“你懂得可真多。”

再一看赵清越,却发现他盯着碗中的黄鳝,似乎陷入了沉思。

黄鳝比泥鳅更加圆滑,所以遇到一些细小的石头缝,泥鳅钻不进去的黄鳝就可以。也因此黄鳝可以躲避许多天敌捕食,得以幸存。

赵清越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连手中的饭菜都来不及吃,拿起一旁的纸笔就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梁辞在一旁有些可惜道:“你不吃吗?都快凉了。”

赵清越一边写一边头也不抬的对他说:“我先不吃了,你若是想吃就自己拿碗筷盛吧,给我留一些就行。”

别以为赵清越看不见,他口水都快滴在地上了。大家都是同窗,平时也多有照顾,分享一些吃食也不算什么。

得了令,梁辞这才欢欢喜喜地舀了一碗,暖暖的汤汁伴随浓浓得鱼鲜味一并送入口中,只一口便鲜掉舌头。不知道得还以为是用什么珍贵鱼类才做出来的。

他晚饭还剩了半个馒头,这会也被他拿出来,掰碎了泡在汤里,再往嘴里扒拉,呼噜呼噜的吃完,心中只剩下了两个字——舒坦。

他只恨自己以前怎么没发现黄鳝这么好吃,白白错过了这么多年的美味。

等他吃完一碗,准备再来一碗的时候,那边的赵清越已经重新写好了一篇文章。

他猝然起身,在梁辞钦佩的目光中,步伐坚定地走向了夫子所在的屋子。

年过半百的夫子,手抚花白的胡须,看了眼手中的文章,再看了眼面前他最为得意的学生,面露欣慰之色。

“不错、不错!”他很少这么夸自己的学生,因为他总是怕他们会骄傲。但是眼下,他却打破了自己以往的习惯。

因为眼前的这篇文章真得很优秀。

他布置得这篇文章很难,难在为臣之道离他们还太远。他们之中很多人都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君,什么是臣,又该如何做好一个臣。

但是这个问题离他们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他们读书科考,为得不就是能当官为民吗?有多少人,做了臣子,却一辈子碌碌无为,又有多少人,最后丢了自己的本心成了奸臣。

他这次考题之所以这么难也是为了让他们明白,究竟该如何为臣,如何为民。只可惜他们还是太年轻,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答卷,直到出现眼前这篇文章。

“说说你文中刚和柔都是什么意思。”看完了文章,夫子还是决定再考考他。

赵清越正色道:“老子的《上善若水》中就曾讲过,‘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就像那黄鳝一样,能屈能伸。处事圆滑,又能在危险来临时保全自己,这才才能更好的为百姓谋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