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一行十七八人,像她这样的平时田地里帮忙,体格健壮的妇女也有四五个,都是去年就摘过青果的老手,此刻她们也累的够呛,一个个长吁短叹。
当然像赵明笙这样细胳膊细腿的是个例外,但是王大婶见识过她的力气,这才带她一起来的。
“是因为步调不稳。”一个宏厚的声音替她做出了解答。
“忽快忽慢,步调一乱,气息自然也乱了,气息一乱,这体力消耗就大了。”
王大婶一拍脑袋,激动道:“可不是吗!孙大郎一走快,我就急着追啊!等追上了脚步又慢了下来,这样反复可不就体力耗尽了。”
她其实也有所察觉,但是一直想不透关键,加上她以为只有自己是这种情况,所以一直也不好意思开口,直到实在忍不住了。
眼下一看,大家似乎都有这样的问题。那肯定就是那孙大郎的问题了,年轻人还是没经验,压不住步子啊!
她刚想夸是谁这么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问题所在,结果一扭头,曹叔正背手而立笑眯眯地望着她们。
“曹曹叔。”王大婶有些磕巴的喊了一声,毕竟他们之前另选领队的做法可不厚道。
赵明笙跟着喊了声:“曹叔好。”
却引得面前的人哈哈大笑。
“哈哈哈,丫头,论辈分你可该喊我爷爷了。”
赵明笙泰然处之,又乖乖巧巧的喊了声:“曹爷爷好。”
曹叔满意的点了点头,“听说你小丫头很会做饭,给爷爷做一顿饭可以吗?”
“这恐怕不太行”
这倒是让赵明笙有些为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这荒郊野外的连口锅都没有,让她怎么做饭
仿佛是猜透了她心中所想,曹叔发戏法一般从背后掏出来了一口铁锅。
赵明笙:???
好家伙,这锅看上去起码有七八斤重。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背着这么重的锅走了这么久的路,还能如此脸不红气不喘,比那些青壮年的身体素质还要好。
赵明笙看他的目光中多丝钦佩。
“现在可以了吗?”曹叔咧嘴一笑:“年纪大了,就喜欢吃口热乎的。”
孙大郎和几个一般年纪的青年聚在一起,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了一个厚厚的玉米面饼子,是他们临行前家里人用铁锅给他们烙好的,这种玉米饼子好存放又管饱,外出携带最是方便。
除了饼子,每个人的脚边还都放着一个小罐子,里面装着自家腌制的酱菜。
出来了这么长时间,玉米面饼子这会儿虽然凉了一些,但还算软和。表面烤得焦黄得玉米饼从中间撕开再里面塞上酱菜,玉米面的香气和酱菜的鲜咸混杂在一起,也不失为一种美味。
他们一边大口咀嚼着,一边看笑话似地望着赵明笙那边。
只见赵明笙起身去了林子里面,经验老道地曹叔则留在原地,不一会儿便用石块砌了一个炉子出来。
这群年轻人看了一会儿,终于有个人忍不住小声嘲笑道:“曹叔果然是老了,出门还得背口锅。他也不嫌累得慌!”
“哈哈,就是。再说了,光有锅有什么用,这荒山野岭的没米没面,没盐没油,连像样的菜也没有,她能做出来什么好吃的?”
“哈哈说不定是煮一锅野菜汤呢!”其中一人猜测道,毕竟这山里最多的可就是野菜了。
最开始搭话的人,夹了一筷子酱菜置之饼子上,张嘴又咬去一大口,一边大口嚼着一边含糊不清道:“还是这饼子配酱菜,又管饱又好吃!”
孙大郎漫不经心地吃着手中的饼子,余光却一直注意着曹叔那边的举动,只觉得他们的行为十分可笑。
他们这边半个饼子都下肚了,曹叔那边才把火生起来,这还是在他经验老道的前提下,要是换个人生火的速度还不一定有他这么麻利。
火生好了,赵明笙也提着一箩筐的食材回来了。
这山里的菜统称都叫野菜,但是这野菜也是分品种的,在她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光是野菜的种类就有百余种,赵明笙这一箩筐里面也有七八种。
除了几根山笋和野山淮,一把子蘑菇和翠绿的说不上叫什么野菜以外,还有一小把的野沙葱,将箩筐堆得冒尖。
有那眼尖的年轻人瞅了一眼了赵明笙箩筐中的东西,看到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只有一些寻常的野菜,不由轻蔑一笑,“看吧,果然是野菜,我就不信她把野菜还能做得比八仙楼的素八鲜还要好吃。”
“行了,别管他们了,我们吃我们的,吃完再好好休息上一会儿,下午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孙大郎冷笑一声,出言安排道。
在他看来,为了一顿野菜汤忙活这么久,真是不值当!
出门的时候,孟氏交给赵明笙用来防身的小刀此刻排上了用处,她将野山笋剥皮洗净,再用小刀切成细条备用,野沙葱也是如此切段备用。
做饭没有油没有咸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这也难不倒赵明笙。
她也带了一罐子酱菜,和那些人纯是酱油或是盐巴腌制的酱菜不同,她是用红油腌制的,并且很舍得用油用料。
瓦罐一打开,里面的香味便先一步窜了出来。
“他娘的,什么这么香?”最开始说玉米饼子好吃的那人闻到了香味,忍不住吞咽了下唾液。
他一说完,其他人也闻到了,顺着香味找去,最后发现居然是那赵小娘子从家里带来的酱菜!
他们看的眼睛都直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去讨要,只好一个个干看着咽口水。
“行了,别管他们了,我们吃我们的,吃完再好好休息上一会儿,下午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孙大郎看不下去他们一个个没出息的样,冷笑一声,出言安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