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珍点点头,“对啊,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
苗芳感动地看着他们,“谢谢你们,我会好好生活的。”
三人聊了一会儿,苗芳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起来。这时,护士进来提醒苗芳该吃药了。杨涛和海珍便告别了苗芳,离开了医院。他们希望苗芳能够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迎接美好的未来。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杨涛和海珍告别了苗芳,离开了医院。
他们漫步于路上,杨涛心痒难挠,倏地握住了海珍的小手。海珍并未抗拒,二人默契十足,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杨涛微笑着问道:“你写新诗很好,你为什么要学古诗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解。
海珍微笑着,她的目光中闪烁着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她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痕迹。
海珍缓缓说道:“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学习古诗,我可以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心境和思考。古诗的韵律和格律,也让我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杨涛点了点头,似乎对海珍的回答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继续问道:“但是古诗的形式和语言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你是如何在新诗中融入古诗的元素呢?”
海珍思考片刻,然后回答道:“我尝试在新诗中保留古诗的意境和美感,但用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诠释。我希望能够让读者在欣赏新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杨涛被海珍的话语所打动,他开始明白海珍学习古诗的初衷和追求。杨涛感慨地说:“你的努力和探索一定会给新诗带来新的活力和启示。”
不远处,就是海珍的家,杨涛有几分踌躇,新女婿第一次上门,杨涛空着手,怕是不应该。海珍看出了杨涛的心思,笑着说:“不用担心,我爸妈很随和的。”杨涛听了,这才放松下来。
海珍在不远处商店买上牛奶,草莓,香蕉,鸡蛋,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保管妈喜欢。”
两人一同走进家门,海珍的父母热情地迎接了他们。杨涛礼貌地向他们问好,并表示歉意,解释自己来得匆忙,没有准备好礼物,并把四样东西放置在桌上。
海珍的父亲笑着说:“你们年轻人,不必在意这些礼节,只要你们真心相爱,比什么礼物都珍贵。”杨涛感激地点点头。
午餐时分,众人围坐在餐桌旁,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至极。此时此刻,海珍的父母眼中闪烁着欣喜之光。对于杨涛,他们都认识,不陌生。诚实可靠是在他们对杨涛评语。
他们问道:“上海可是大城市,你怎么发展?”
杨涛道:“我导师一直鼓励我读博,搞科研,他有很多经费,我们能买得起房子。”
海珍看着父母不住说道:“你们不用担心,他是清北研究生毕业,在上海读博,十拿九稳的事。”
他们注意到,杨涛不仅为人正直、诚实守信,而且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与感受;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对待海珍那颗真挚无比且关怀备至之心——这种种品质皆令二老深感安心与欣慰!仿佛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找到了未来女婿理想模样:可靠稳重又满怀深情厚意!
于是乎,在这欢乐祥和氛围之中,大家边品味美食边分享生活点滴;而海珍父母则暗自庆幸女儿觅得如此良人佳配,并期待着属于他俩美好幸福明天早日降临……
午饭后,杨涛和海珍在阳台上散步,享受着宁静的空间。杨涛看着红日,深情地对海珍说:“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海珍靠在杨涛的肩膀上,温柔地说:“我们是一家人,彼此关心和照顾是应该的。”两人的目光交汇,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且说那易彬、王茜和杨柳三人所处之地位于南方略偏之处,是城中村,与董师傅家相距不远,隔一个红绿灯就到了。他们三人就在街上散步。此处地势平坦开阔,周围环境清幽宜人,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而过,溪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生姿。远处王屋山峦连绵起伏,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这里宁静祥和,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杨柳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不舍,轻声说道:“我和王茜即将面临分别,我们各自回家的方向不同。我的家就在这个十字路口附近,而她的家则位于南方。”
王茜家位于村南,易彬作为男朋友,王茜没有告诉家人。易彬在公司辞职,未来缥缈不定
易彬拍了拍杨柳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可以常联系啊,现在交通这么发达。”
杨柳点了点头,“嗯,我会的。”
王茜也说道:“是啊,我们还可以视频聊天嘛。”
易彬看了看时间,“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杨柳。”
杨柳微笑着说道:“谢谢你,易彬。”
一路上,三人默默无语,各怀心事。
到了杨柳家门口,易彬和她道别后,便转身离去。
王茜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紧随着易彬渐行渐远的背影,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她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了一下,泛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
她知道,这次与易彬的短暂相聚如同流星划过夜空般短暂而耀眼,但却会在她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那些共度的时光,仿佛电影画面一般在她眼前不断闪现——从初次相见时的紧张羞涩,到逐渐熟悉后的谈笑风生;从一起漫步街头巷尾时的轻松惬意,到共同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支持……每一个瞬间都如此珍贵,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